利用20年遥感影像分析西部干旱区植被演变特征

被引:26
作者
师庆东
陈利军
潘晓玲
吕光辉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2]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3]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植被演变; 植被分类; 遥感应用; 新疆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71 [干燥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利用 1 992年 1km× 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 ,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 1 982年~ 2 0 0 0年连续 1 9a的 8km× 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 ,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 ,计算了 1 982年~ 1 988年、1 989年~ 1 994年、1 995年~ 2 0 0 0年间的众值图像 ,利用众值图像之间递减或递增或震荡的数值关系得出近 2 0a植被变化的图像及数据。主要结论 : ①西部干旱区植被总体成增长趋势 ,不同的垂直地带的增长幅度不同 ; ②平原区以植被的增长斑块为主 ,主要为以绿洲为核心的绿洲增长斑块 ,植被主要由荒漠植被、荒漠草地转移为绿洲、草甸 ; ③平原区退化斑块主要在塔里木河下游和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内蒙古境内的季节性河流东河、西河 ,在准噶尔盆地周边也有斑块分布 ,另外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部与甘肃张掖、山丹交界处也有较大的退化斑块 ; ④高山带植被演变有区域分异特征 ,改善单元多零星分布在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 ,而退化单元则呈带状或斑块状较集中的分布在昆仑山北坡、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坡 ,退化类型多位荒漠草原向荒漠植被变化 ,荒漠植被向稀疏荒漠植被变化。由于高山带地区人类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它的演变的存在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应给与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1983—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演变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 [J].
陈云浩 ;
李晓兵 ;
陈晋 ;
史培军 .
遥感学报, 2002, (01) :12-18+81
[2]   近50a新疆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评估 [J].
胡汝骥 ;
樊自立 ;
王亚俊 ;
杨青 ;
黄玉英 .
干旱区地理, 2001, (02) :97-103
[3]   塔里木河下游近50a来沙质荒漠化演变规律 [J].
王让会 ;
樊自立 .
中国沙漠, 2000, (01) :46-51
[4]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主要植被类型NDVI变化规律研究 [J].
李晓兵 ;
史培军 .
植物学报, 1999, (03) :88-91+94-98
[5]   基于GIS的中国东北植被综合分类研究 [J].
刘纪远,庄大方,凌扬荣 .
遥感学报, 1998, (04) :285-291
[6]   新疆植被区划的新方案 [J].
张佃民 ;
刘晓云 ;
刘速 .
干旱区研究 , 1990, (01) :1-10
[7]  
1:1000000中国植被图集.[M].侯学煜主编;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编纂;.科学出版社.2001,
[8]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M].潘晓玲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