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其意义

被引:5
作者
黄勇 [1 ]
唐菊兴 [2 ]
张丽 [1 ]
机构
[1]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金的赋存状态; 斑岩铜金矿床; 雄村;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床由3个串珠状分布的矿体组成,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勘探程度最高,两个矿体中金的资源量总和可达246吨,其中以Ⅰ号矿体中金的品位最高。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模拟计算等测试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Ⅰ号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迁移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Ⅰ号矿体中金以银金矿为主,并见少量或微量的金银矿、硫铋金矿、碲铋银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铜矿中或分布在黄铜矿边缘,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含少量的金矿物,金主要来源于金属硫化物的出溶,而次生氧化带中可见微细粒金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的金矿物与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有关。金的矿物颗粒粒径变化较大,以分布在黄铜矿中或边缘的金矿物粒度最大,而分布在次生氧化带中的金粒度最小,大部分小于1μm。上述赋存特征指示,雄村Ⅰ号矿体中金主要分布在黄铜矿边缘,同时依据Simon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出,高温环境下金可无限混溶在铜-铁熔融体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熔融体中金的含量呈数量级下降,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发生出溶而向外迁移。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金可能形成于此过程,同时位于矿区西北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洞嘎金矿中金也可能形成于上述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Ⅱ号矿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J].
黄勇 ;
唐菊兴 ;
丁俊 ;
郎兴海 ;
李志军 ;
张丽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 31 (03) :361-370
[2]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形成的时限:锆石U-Pb、辉钼矿Re-Os年龄的证据 [J].
唐菊兴 ;
黎风佶 ;
李志军 ;
张丽 ;
唐晓倩 ;
邓起 ;
郎兴海 ;
黄勇 ;
姚晓峰 ;
王友 .
矿床地质, 2010, 29 (03) :461-475
[3]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J].
唐菊兴 ;
张丽 ;
黄勇 ;
王成辉 ;
李志军 ;
邓起 ;
郎兴海 ;
王友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59-769
[4]  
Gold paragenesis and chemistry at Batu Hijau, Indoneisa: implications for gold-rich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J] . J. Arif,T. Baker. Mineralium Deposita . 2004 (5)
[5]  
Gold i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ts abundance and fate[J] . Stephen E Kesler,Stephen L Chryssoulis,Grigore Simon. Ore Geology Reviews . 2002 (1)
[6]   SOME THOUGHTS ON GOLD-RICH PORPHYRY COPPER-DEPOSITS [J].
SILLITOE, RH .
MINERALIUM DEPOSITA, 1979, 14 (02) :16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