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国际比较:路径、绩效与市场结构

被引:68
作者
巴曙松 [1 ]
华中炜 [2 ]
朱元倩 [3 ]
机构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2]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3]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国际比较; 金融脱媒; 盈利增长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对美国、日本、德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典型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路径考察可以看出,良好宏微观环境对于改革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次序安排有利于控制改革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金融脱媒对银行业的整体冲击,提升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但无法抑制住脱媒趋势。从微观市场结构看,利率市场化会在一定程度造成银行业总体数量的减少,并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提升行业集中度。从微观运营角度观察,利率市场化会"倒逼"银行通过提升表外业务收入和综合化经营转型两个途径来探索新的盈利增长模式。银行存贷利差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会缩窄,但长期看会趋势稳定甚至扩大;而净息差从一开始就不一定必然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 [J].
肖欣荣 ;
伍永刚 .
国际金融研究, 2011, (01) :69-75
[2]   论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闫素仙 .
管理世界, 2009, (03) :184-185
[3]   借鉴国际经验 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J].
王素芹 .
商场现代化, 2007, (01) :41-42
[4]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J].
李晶晶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03, (03) :41-44
[5]   美国利率的市场化及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 [J].
刘积余 .
武汉金融, 2001, (06) :8-10
[6]   台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 [J].
赵晓 .
中国外汇管理, 2000, (09)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