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岸线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关系研究——论“坳陷盆地湖岸线控油”(为《岩性油气藏》创刊而作)

被引:35
作者
卫平生
潘树新
王建功
雷明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湖岸线; 湖岸线控油; 岩性地层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研究了坳陷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与湖岸线的关系,认为湖岸线附近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研究表明湖岸线具有“控砂、控圈、控藏”的特点1湖岸线附近发育着丰富的滨浅湖沉积砂体,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地层圈闭。2湖岸线进退的旋回性和幕式性为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创造了绝佳的有利条件。3多样的地层岩性圈闭可形成多种油气藏,沿岸坝、滩砂和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是其主要的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机制为油气的横向运移主要靠不整合和沟谷体系沟通源岩,纵向运移成藏靠断层疏导。4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沿湖岸线具有群带性和规模性的特点,地层超覆油气藏主要分布在LST、TST的湖岸线附近;RST对应的湖岸线主要发育了退覆油气藏;而沿岸坝、滩砂、湖湾砂等油气藏分布于各个体系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惠民凹陷沙河街组滨浅湖碎屑滩坝沉积特征 [J].
伊强 ;
周京津 ;
郭志远 ;
付盎 ;
郑杰 ;
王蛟 .
西部探矿工程, 2006, (S1) :213-214
[2]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王红军 .
石油学报, 2005, (01) :1-7+12
[3]   河口坝、沿岸坝的形成及成藏机制——以松辽盆地西、南部沉积体系为例 [J].
卫平生 ;
王建功 ;
潘树新 ;
王斌婷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6) :592-595
[4]   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与气候变迁 [J].
朱大岗 ;
孟宪刚 ;
赵希涛 ;
邵兆刚 ;
杨朝斌 ;
马志邦 ;
吴中海 ;
王建平 .
中国地质, 2004, (03) :269-277
[5]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J].
杜金虎 ;
易士威 ;
雷怀玉 ;
王权 ;
高伟中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3) :1-6
[6]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英文) [J].
侯启军 ;
冯志强 .
Petroleum Science, 2004, (02) :44-54
[7]   东营凹陷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研究 [J].
隋淑玲 ;
谭俊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2) :25-28+6
[9]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湖滩岩 [J].
朱大岗 ;
赵希涛 ;
孟宪刚 ;
邵兆刚 ;
吴中海 ;
马志邦 ;
杨朝斌 ;
王建平 .
地质论评, 2003, (04) :432-438+452
[10]   保乾大型三角洲岩性油藏成藏条件 [J].
赵占银 ;
江涛 ;
姜呈馥 ;
张宗林 ;
王金峰 .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03) :53-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