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叶厚专 [1 ]
李艳大 [1 ]
沈显华 [2 ]
古新序 [1 ]
药林桃 [1 ]
舒时富 [1 ]
万鹏 [1 ]
江向荣 [3 ]
王水发 [4 ]
尹国庆 [5 ]
机构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3] 江苏宇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4] 浮梁县农业机械局
[5] 泰和县农业机械局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 行距;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水稻生产机械化];
学科分类号
082801 ;
摘要
旨在为改进和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双季稻区的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双季稻区早晚稻进行人工模拟机插行距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8寸较9寸,早稻增产260.50~382.86 kg/hm2,增产率达4.34%5.98%,晚稻增产252.90~269.68 kg/hm2,增产率达3.90%4.25%;行距7寸较9寸,早稻增产139.33~271.03 kg/hm2,增产率达2.32%4.24%,晚稻增产129.32~202.49 kg/hm2,增产率达2.00%3.19%;3个行距中8寸的产量最高。同时,对现行9寸行距的插秧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8寸行距插秧机,并进行二晚大田机插试验,结果表明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增产181.83 kg/hm2,增产率达2.56%。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分析研究——水稻种植机械化由快速向高速发展的进程 [J].
张文毅 ;
袁钊和 ;
吴崇友 ;
金梅 .
中国农机化, 2011, (01) :19-22
[2]   加快推进江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的思考 [J].
叶厚专 .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03) :196-198
[3]   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钱银飞 ;
张洪程 ;
吴文革 ;
张强 ;
李杰 ;
陈烨 ;
郭振华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李德剑 ;
周有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 (01) :41-48
[4]   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J].
朱德峰 ;
陈惠哲 ;
徐一成 .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 (01) :14-15
[5]   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 [J].
罗锡文 ;
谢方平 ;
区颖刚 ;
李佰祥 ;
郑丁科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1) :136-139
[6]   机械化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J].
高连兴 ;
赵秀荣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3) :45-48
[7]   行株距配比对水稻群体特征的影响 [J].
王夫玉 ;
张洪程 ;
赵新华 ;
段祥茂 ;
高德友 .
甘肃科学学报, 2001, (02) :38-42
[8]  
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D]. 荆爱霞.扬州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