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海相天然气成因与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裂解气资源

被引:14
作者
王兆云
赵文智
张水昌
王红军
汪泽成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深层海相天然气成因; 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 气源灶变迁; 油裂解气资源;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1.02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海相地层时代老,演化程度偏高,高过成熟干酪根热降解生气潜力有限。针对深层海相天然气成因,提出了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具体包含3方面涵义,生气母质的转换、生气时机的接替和气源灶的变迁。源内分散液态烃型气源灶继承了原生气源灶的特征,而源外分散和聚集型液态烃气源灶与原生气源灶相比,则发生了空间上的迁移。上述三部分液态烃在高—过成熟阶段均可裂解成气,但后者通常埋藏较前者浅,裂解成气的时机晚于前者,有利于晚期成藏。通过不同有机质丰度、不同岩性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建立了不同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排油率图版,为源内、源外分散液态烃分配比例和数量研究提供了依据;从3个方面,生烃潜力评价指标S1、热成因沥青和储层的荧光特征,论证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地层中分散可溶有机质的数量、分布、裂解程度,肯定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接力成气的现实性;并用正演研究思路计算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成气数量。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找气的潜力和希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赵长毅 ;
胡国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1-7
[2]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油气分布 [J].
张光亚 ;
王红军 ;
李洪辉 .
科学通报, 2002, (S1) :24-29
[3]   塔里木盆地满西寒武系—下奥陶统油气系统的确定及其在勘探上的应用 [J].
张光亚 ;
王红军 ;
宋建国 ;
包建平 .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04) :18-24+5
[4]   天然气地学研究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大幅度增长 [J].
戴金星 ;
夏新宇 ;
洪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5) :357-365+350
[5]   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的进展 [J].
康玉柱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1) :76-78+0
[6]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 [J].
梁狄刚 ;
张水昌 ;
张宝民 ;
王飞宇 .
地学前缘, 2000, (04) :534-547
[7]   Cracking conditions of crude oil under different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J].
WenZhi Zhao ;
ZhaoYun Wang ;
ShuiChang Zhang ;
HongJun Wang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08, 51 :77-83
[8]  
Oil cracking: An important way for highly efficient generation of gas from marine source rock kitchen.[J].Wenzhi Zhao;Zhaoyun Wang;Shuichang Zhang;Hongjun Wang;Yunpeng W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 22
[9]  
Oil-cracking processes evidence from synthetic petroleum inclusions.[J].Stéphane Teinturier;Marcel Elie;Jacques Pironon.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3,
[10]  
Towards a new method of geochemical kinetic modelling:implications for the stability of crude oils.[J].Florent Dominé;Daniel Dessort;Olivier Brévart.Organic Geochemistry.199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