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19
作者
丁孝忠
郭宪璞
彭阳
纪云龙
李喜臣
张韬
刘丽军
王易农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白垩纪—第三纪; 层序地层学; 海平面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区和东北坳陷区白垩纪—第三系典型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结合地震和钻井资料的分析 ,划分出西南坳陷区 30个三级层序 ,东北坳陷区 2 4个三级层序 ,因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和沉积环境不同 ,两坳陷区形成的三级层序并非一一对应 ,不能进行大区域的直接对比。而三级层序的有序叠置构成了二级超层序及其体系域 ,其叠置方式包括进积组合、退积组合和加积组合。通过二级超层序的研究发现 ,两坳陷区白垩系─第三系 (中新统 )可划分为 4个二级超层序 (SS1—SS4) ,并可以等时对比 ,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周期也基本相同 ,并且与同受特提斯海水影响的西藏南部地区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层序及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 ,即西藏南部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均受特提斯构造活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共同影响。从中新世开始 ,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塔里木盆地相对下降 ,造成了两地区层序类型及海平面变化速率的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J].
赵国连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 (03) :97-104
[2]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显生宇的超层序 [J].
李祥辉 ;
王成善 .
特提斯地质, 1997, (21) :10-13+15-20+22-32
[3]   塔里木盆地北部陆相层序地层特征 [J].
张希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5) :24-28+82
[4]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发现中白垩世缺氧事件 [J].
郭宪璞 ;
姚培毅 .
地质论评, 1995, (06) :577-552
[5]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划分的研究 [J].
郭宪璞 .
地球科学, 1990, (03) :325-335
[6]  
中国西北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M].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康玉柱等著, 1997
[7]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沉积特征与石油地质[M]. 河海大学出版社 , 陈荣林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