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涪陵焦石坝地区黑色页岩非均质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12
作者
刘猛 [1 ]
刘超 [1 ]
舒志恒 [1 ]
陆永潮 [2 ]
古茜 [3 ]
谭淙文 [3 ]
徐向 [3 ]
机构
[1]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3] 中国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均质性; 焦石坝; 涪陵;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页岩的宏观和微观多重非均质性研究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四川盆地涪陵焦石坝地区黑色页岩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9个小层,其宏观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页理缝总体呈现自下而上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砂质条带与页理呈负相关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黄铁矿总体呈现出自下而上逐渐减少的特征;笔石种类则显示出海侵体系域以双笔石科为主,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体系域逐渐过渡至以单笔石科为主,笔石丰度则表现出从下至上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微观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有机碳含量由下至上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海侵体系域内含量最高;黏土矿物含量的变化由下至上逐渐增加。整体来看,生物、等深流、陆源3种沉积作用共同控制了焦石坝地区黑色页岩的非均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泥页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态与油气形成 [J].
徐旭辉 ;
郑伦举 ;
马中良 .
石油实验地质, 2016, (04) :423-428
[2]   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解吸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秦华 ;
范小军 ;
刘明 ;
郝景宇 ;
梁波 .
石油学报, 2016, 37 (07) :846-854
[3]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高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 (06) :1173-1182
[4]   微观尺度海相页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J].
郭英海 ;
赵迪斐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15, (02) :300-307
[5]   页岩不同类型孔隙的含气性差异——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J].
魏志红 ;
魏祥峰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6) :37-41
[6]   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形成与富集高产模式 [J].
郭彤楼 ;
张汉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1) :28-36
[7]   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泥页岩解析气特征 [J].
高岗 ;
柳广弟 ;
王绪龙 ;
张越千 ;
孔玉华 ;
张道旻 ;
高劲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6) :1284-1289
[8]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J].
杨峰 ;
宁正福 ;
胡昌蓬 ;
王波 ;
彭凯 ;
刘慧卿 .
石油学报, 2013, 34 (02) :301-311
[9]   页岩孔隙结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 [J].
焦淑静 ;
韩辉 ;
翁庆萍 ;
杨峰 ;
姜大强 ;
崔立山 .
电子显微学报, 2012, 31 (05) :432-436
[10]   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 [J].
吉利明 ;
邱军利 ;
夏燕青 ;
张同伟 .
石油学报, 2012, 33 (02) :24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