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能、信息优势与农民工非农就业

被引:64
|
作者
张卫东 [1 ]
卜偲琦 [1 ]
彭旭辉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非农就业; 交易费用; 性别偏好; 农村劳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49.2 [中国];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202 ; 020205 ; 020207 ; 1201 ; 1202 ; 120202 ; 1203 ;
摘要
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信息时代掌握互联网技能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技能的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其边际效应为11.85%,尤其对非自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工具变量法减缓内生性问题后主要结果依然稳健。(2)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的就业效应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经济水平、不同性别和婚姻状态下均显著,其中,中、东部地区、大学学历以下和家庭经济水平较好的个体使用互联网提升的就业概率更高。(3)中介效应与Sobel-Goodman检验显示,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降低信息费用、提高个体自身人力资本水平、改善个体和市场对劳动参与者的性别偏好三个渠道影响非农就业。这表明具备信息优势、以互联网使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对农村非农就业决策存在积极影响,为新冠疫情后就业难的农村劳动力摆脱失业困境提供新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3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