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马边地区新生代抬升过程的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

被引:18
作者
安艳芬
韩竹军
万景林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川南马边地区; 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抬升过程; 断裂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川南马边地区断裂分布带的磷灰石进行分析,取得了测试样品的表观年龄.并且运用AFTSolve程序对数据进行了热历史模拟,获得了样品的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马边地区在距今25Ma以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直到距今3Ma.与青藏高原内部及其他边缘地区相比,研究区在距今25~3Ma的阶段中对青藏高原的多次快速隆升没有明显响应.马边地区的利店断裂上最晚一次与断裂活动相关的热事件(8Ma左右)晚于位于它西侧的峨边断裂(18~15Ma),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边地区断裂活动在空间上由西向东迁移的演化特征.该区最晚一次大规模的构造抬升事件发生在大约距今3Ma左右至今.与鲜水河断裂带相比,马边地区更靠近东侧,快速冷却的时间也晚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3.6~3.46Ma),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和分步向外扩展的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扩展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历史制约 [J].
来庆洲 ;
丁林 ;
王宏伟 ;
岳雅慧 ;
蔡福龙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9) :785-796
[2]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作用的Ar-Ar热年代学证据 [J].
陈文 ;
张彦 ;
张岳桥 ;
金贵善 ;
王清利 .
岩石学报, 2006, (04) :867-872
[3]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东缘的剥蚀过程:来自裂变径迹的证据[J]. 张毅,李勇,周荣军,A.L.Densmore,N.J.Richardson.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01)
[4]   太白山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 [J].
万景林 ;
王瑜 ;
李齐 ;
郑德文 ;
李大明 .
核技术, 2005, (09) :712-716
[5]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的热历史 [J].
李慧莉 ;
邱楠生 ;
金之钧 .
地质科学, 2005, (01) :129-132
[6]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地学前缘, 2004, (04) :345-359
[7]   渝东及邻区盆山耦合关系对石炭系油气形成演化的控制 [J].
卢文忠 ;
徐政语 ;
陈娅娜 ;
沈金龙 ;
杨以宁 ;
易海永 ;
张健 .
天然气工业, 2003, (S1) :38-42+5
[8]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J].
吴中海 ;
吴珍汉 ;
万景林 ;
周春景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3) :27-32
[9]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新生代山体抬升和剥蚀的裂变径迹证据 [J].
王瑜 ;
万景林 ;
李齐 ;
王非 ;
王二七 .
地质学报, 2002, (02) :191-198
[10]   裂变径迹法在研究造山带隆升过程中的应用介绍 [J].
吴中海 ;
吴珍汉 .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4) :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