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处理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苗文芳 [1 ,2 ]
陈素英 [1 ]
邵立威 [1 ]
孙宏勇 [1 ]
张喜英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次数; 氮素吸收; 氮素转移; 氮素贡献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74.1 [灌溉制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1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个生长季夏玉米4个不同水分处理(灌溉1水、灌溉2水、灌溉3水、灌溉4水)对其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分配、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灌水可以增加夏玉米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分配比,生育后期灌水各处理之间单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穗部的氮素积累75%来源于扬花后期氮素同化吸收,25%来自营养器官茎叶的氮素转移,说明灌浆至成熟期穗部氮素主要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证营养器官积累更多的氮素,但后期同化氮素比率随着灌水的增加而减小。因此,灌浆至成熟期需要维持适中的水分条件,在保证吸收利用土壤氮素的同时,增加储存在茎叶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从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2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分动态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
李淑文 ;
于淼 ;
杜建云 ;
付亚平 ;
甄文超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3 (04) :17-21
[2]   干旱对不同耐旱性玉米品种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J].
齐伟 ;
王空军 ;
张吉旺 ;
刘鹏 ;
董树亭 .
山东农业科学, 2009, (07) :35-38
[3]   水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叶优良 ;
李隆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33-39
[4]   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
樊修武 ;
池宝亮 ;
黄学芳 ;
张健 .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11) :60-63
[5]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J].
王小燕 ;
于振文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10) :3015-3024
[6]   灌水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J].
张永丽 ;
于振文 .
作物学报, 2008, (05) :870-878
[7]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的土壤硝态氮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J].
贾丽华 ;
费良军 ;
程东娟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2) :44-48
[8]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的影响 [J].
王晓英 ;
贺明荣 ;
刘永环 ;
张洪华 ;
李飞 ;
华芳霞 ;
孟淑华 .
生态学报, 2008, (02) :685-694
[9]   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张建军 ;
唐小明 ;
党翼 .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01) :85-90
[10]   氮肥基/追比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与水、氮利用的影响Ⅱ.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土壤无机氮动态 [J].
易镇邪 ;
王璞 ;
陶洪斌 ;
鲁来清 ;
于国建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1) :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