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探槽的记录特征

被引:28
作者
郑文俊
李传友
王伟涛
尹金辉
魏占玉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探槽; 地震事件; 地震变形; 龙门山构造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汶川8.0级地震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北川-映秀断裂)上形成了长度约24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同时在前山断裂(灌县-江油断裂)上形成了长约72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我们在中央断裂北段(北川以北)的地震陡坎上开挖探槽,揭露了本次地震的构造变形特征,同时通过对探槽内所揭露地层的相互关系的讨论,以及邻近区域内地貌面的对比,认为该段断裂在本次汶川8.0级地震之前可能还存在一次震级相当的地震事件,其发生时间至少早于该区域内T1阶地形成的最新年龄3000 a。
引用
收藏
页码:697 / 70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动力学过程与地质响应.[M].李勇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6,
[2]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许志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3]  
Tectonics of the Longmen Shan and Adjacent Regions; Central China.[J].B. Burchfiel;Chen Zhiliang;Liu Yupinc;L. Royden.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1995, 8
[4]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龙日坝断裂带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陈桂华 ;
于贵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5) :529-542
[5]   岷江中游河流下蚀率的研究 [J].
高玄彧 ;
李勇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01) :39-41+45
[6]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锦屏造山带的崛起——大型拆离断层和挤出机制 [J].
许志琴 ;
李化启 ;
侯立炜 ;
付小芳 ;
陈文 ;
曾令森 ;
蔡志慧 ;
陈方远 .
地质通报, 2007, (10) :1262-1276
[7]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J].
徐锡伟 ;
张培震 ;
闻学泽 ;
秦尊丽 ;
陈桂华 ;
朱艾斓 .
地震地质, 2005, (03) :446-461
[8]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 [J].
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 .
地震地质, 1994, (04) :38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