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被引:659
作者
张国伟
孟庆任
于在平
孙勇
周鼎武
郭安林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
关键词
裂谷构造; 板块构造; 陆内构造; 造山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秦岭是经过3个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以不同构造体制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其主造山作用板块构造演化阶段(Pt3-T2)是3个板块沿两个消减带俯冲碰撞,经历了漫长复杂的造山过程.从裂谷构造体制转换为板块构造体制,从扩张、俯冲到碰撞.尤其从点接触初始碰撞经面接触碰撞到全面碰撞成山等造山的细节过程,反映了秦岭长期在特提斯构造域众多陆壳块体群分离、拼合、增生的过程中发展演化而形成,也显示出是在古今地幔动力学和圈层耦合关系变动过程中发展演化的,具有重要大陆地质与大陆动力学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Tectonics and structure of Qinling orogenic belt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赖绍聪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1995, (11) :1379-1394
[2]   秦岭丹凤蛇绿岩带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崔智林 ;
孙勇 ;
王学仁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18) :1686-1688
[3]   从岩石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论北秦岭地壳增生和地壳深部性质 [J].
张宏飞,赵志丹,骆庭川,张本仁 .
岩石学报, 1995, (02) :160-170
[4]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 [J].
刘建华,刘福田,孙若昧,吴华,吴丹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1) :34-45
[5]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 [J].
刘育燕 ;
杨巍然 ;
森永速男 ;
足立泰久 ;
杨志华 ;
安川克已 .
地球科学, 1993, (05) :635-641+672
[6]   华北地块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古地磁研究新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J].
吴汉宁 ;
朱日祥 ;
刘椿 ;
常承法 .
地球物理学报, 1990, (06) :694-701
[7]  
秦岭显生宙古海盆沉积和演化史[M]. 地质出版社 , 李晋僧等著, 1994
[8]  
秦巴碱性岩[M]. 地质出版社 , 邱家骧等著, 1993
[9]  
Collision Tectonics .2 Shackleton,R,M.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