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光谱初步研究

被引:5
作者
赵芸 [1 ]
林进 [1 ]
陈浩 [2 ]
郑丙辉 [2 ]
安立会 [2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辽河; 溶解有机质; 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分析法; 荧光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分析了辽河流域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吸收光谱,荧光特性及其主要来源。对比紫外可见吸收和散射2种模型,结果表明DOM对紫外可见光既有吸收也有散射。运用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对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进行分析,发现3种荧光团,包括1种类蛋白荧光团和2种类腐殖质荧光团。荧光指数(FIX)为1.60~2.10,初步认为此时段辽河流域DOM的来源为多重来源,生物源比重较大。大多数SUVA254在1.22~2.82L/(mg·m)之间,同文献报导的来自于土壤或者高等植物的DOM相比,值相对较小,DOM的芳构化程度较低,进一步表明DOM来源以生物源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平行因子分析法在太湖水体三维荧光峰比值分析中的应用[J]. 祝鹏,廖海清,华祖林,谢发之,汤智,张亮.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01)
  • [2] 太湖典型湖区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光谱学特征[J]. 胡春明,张远,于涛,姚波,胡德胜.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11)
  • [3] 太湖溶解有机质光谱和氮磷污染的区域分布差异特征
    祝鹏
    华祖林
    张润宇
    郭建阳
    吴丰昌
    廖海清
    [J].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2) : 129 - 136
  • [4] 运用3DEEMs及荧光偏振方法研究pH、离子强度及浓度效应对腐殖酸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梅毅
    吴丰昌
    王立英
    白英臣
    [J]. 地球化学, 2008, (02) : 165 - 173
  • [5] 高原湖泊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初步研究
    傅平青
    吴丰昌
    刘丛强
    黎文
    白英臣
    廖海清
    陈静
    [J]. 海洋与湖沼, 2007, (06) : 512 - 520
  • [6] 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生态需水量研究
    张远
    郑丙辉
    王西琴
    胡成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6) : 937 - 943
  • [7] 腐殖酸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傅平青
    刘丛强
    尹祚莹
    吴丰昌
    [J]. 地球化学, 2004, (03) : 301 - 308
  • [8] 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光谱学变化特征
    占新华
    周立祥
    沈其荣
    黄焕忠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4) : 470 - 474
  • [9] 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腐熟度参数及指标
    李艳霞
    王敏健
    王菊思
    [J]. 环境科学, 1999, (02) : 99 - 104
  • [10] Evide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rine 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coastal environments and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formation and dispersion[J] . E. C. Milbrandt,P. G. Coble,R. N. Conmy,A. J. Martignette,J. J. Siwicke.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 20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