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丸对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及血清NF-κB、5-HT、miR-146、miR-221-3p水平的影响

被引:9
|
作者
田婧 [1 ]
白永杰 [1 ]
尤爱民 [1 ]
姚建平 [2 ]
机构
[1]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解郁丸; 艾司西酞普兰; 神经功能;
D O I
10.19656/j.cnki.1002-2406.200170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解郁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PSD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研究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郁丸治疗),1个疗程4周,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核因子-κB(NF-κB)、5-羟色胺(5-HT)水平及微小RNA(miR-146、miR-221-3p)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F-κB水平,miR-146、miR-221-3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抑郁情况,其机制与调节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水平相关,且安全可靠。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