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吉林晚古生代榆木川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被引:24
作者:
冯光英
[1
,2
]
刘燊
[1
]
钟宏
[1
]
贾大成
[3
]
齐有强
[1
]
王涛
[1
,2
]
杨毓红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晚古生代;
辉绿玢岩;
岩石成因;
源区性质;
吉林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10.05.003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1 [岩石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位于兴蒙造山带张广才岭块体的榆木川辉绿玢岩,K-Ar年龄测定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62~264Ma,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辉绿玢岩SiO2含量为47.02%52.60%,贫K2O(0.13%0.47%),Na2O>K2O,属于低钾拉斑系列;稀土分布模式属于轻稀土略亏损的平坦型,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较为富集,但不存在高场强元素(Nb、Ta)的亏损,同位素组成显示Sr同位素初始比值在0.704958~0.705631之间,εNd(t)值(7.2~8.1)较高且变化较小,表明其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且成岩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基性岩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拉张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晚古生代(约270Ma)兴蒙造山带已经进入晚期,此时加厚的岩石圈由于重力不稳定发生拆沉减薄作用,导致软流圈的大量上涌和岩石圈拉张,从而引起先存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最后侵入地壳深部形成研究区辉绿玢岩。
引用
收藏
页码:427 / 438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