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晚古生代榆木川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被引:24
作者
冯光英 [1 ,2 ]
刘燊 [1 ]
钟宏 [1 ]
贾大成 [3 ]
齐有强 [1 ]
王涛 [1 ,2 ]
杨毓红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晚古生代; 辉绿玢岩; 岩石成因; 源区性质; 吉林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10.05.003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1 [岩石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位于兴蒙造山带张广才岭块体的榆木川辉绿玢岩,K-Ar年龄测定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62~264Ma,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辉绿玢岩SiO2含量为47.02%52.60%,贫K2O(0.13%0.47%),Na2O>K2O,属于低钾拉斑系列;稀土分布模式属于轻稀土略亏损的平坦型,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较为富集,但不存在高场强元素(Nb、Ta)的亏损,同位素组成显示Sr同位素初始比值在0.704958~0.705631之间,εNd(t)值(7.2~8.1)较高且变化较小,表明其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且成岩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基性岩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拉张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晚古生代(约270Ma)兴蒙造山带已经进入晚期,此时加厚的岩石圈由于重力不稳定发生拆沉减薄作用,导致软流圈的大量上涌和岩石圈拉张,从而引起先存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最后侵入地壳深部形成研究区辉绿玢岩。
引用
收藏
页码:427 / 4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延边地区五道沟群辉长岩岩脉的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赵庆英 ;
李春锋 ;
李殿超 ;
陈跃军 .
世界地质, 2008, (02) :150-155
[2]   华北克拉通构造活化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型 [J].
林舸 ;
赵崇斌 ;
肖焕钦 ;
陈广浩 ;
闫义 ;
张德圣 ;
刘士林 ;
陈运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2) :133-142
[3]   峡东地区南华纪-寒武纪地层风化过程元素及Sr-Nd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J].
张永清 ;
凌文黎 ;
李方林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3) :301-312
[4]   辽北辉绿岩墙(床)群及二道沟组玄武岩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宋彪 ;
乔秀夫 .
地学前缘, 2008, (03) :250-262
[5]   佳木斯地块东缘及东南缘二叠纪火山作用: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J].
孟恩 ;
许文良 ;
杨德彬 ;
裴福萍 ;
纪伟强 ;
于洋 ;
张兴洲 .
科学通报, 2008, (08) :956-965
[6]   东北地区及邻区晚古生代晚期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 [J].
赵富有 ;
张晓博 ;
曹成润 ;
李晓英 .
吉林地质, 2007, (04) :8-13+60
[7]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唐文龙 ;
杨言辰 .
世界地质, 2007, (02) :164-172
[8]   吉林蛟河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Sr-Nd-Hf-Os同位素特征与岩石圈地幔时代 [J].
周琴 ;
吴福元 ;
储著银 ;
杨岳衡 ;
孙德有 ;
葛文春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69-1280
[9]   闽东南基性岩脉成因及动力学背景研究:Sr-Nd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 [J].
张贵山 ;
温汉捷 ;
胡瑞忠 ;
裘愉卓 ;
许成 .
岩石学报, 2007, (04) :793-804
[10]   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 [J].
张兴洲 ;
杨宝俊 ;
吴福元 ;
刘国兴 .
中国地质, 2006, (04) :81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