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

被引:53
作者
翟明国
樊祺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华北; 中生代; 下地壳; 置换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华北克拉通内部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新生代火山岩的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下地壳与现今下地壳的组成是不同的。下地壳的主要置换发生在中生代。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的构造重大转折,不仅使得盆山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下地壳和上地幔的组成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已发表的关于东部岩石圈减薄的机理有拆沉作用、幔柱构造等模式,均与造山带的演化相联系。本文注意到,华北克拉通最下部地壳的部分或大部都已被中生代的下地壳置换,它们不仅发生在克拉通边部,而且发生在克拉通内部。因此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的地幔上涌造成前寒武纪的下地壳被中生代的下地壳取代的作用,可称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换底作用。中生代时期的华北克拉通下可能存在有规模的地幔柱,强烈的壳幔交换是换底作用的主要方式,热侵蚀和化学侵蚀的细节还不清楚。但可以推测这与造山带的演化没有直接关系,和造山带岩石圈根部的拆沉作用及一般意义的底侵作用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变斑晶石榴石40Ar-39Ar年龄谱的含义与华北高压麻粒岩变质时代 [J].
郭敬辉 ;
王松山 ;
桑海清 ;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1, (03) :436-442
[2]  
Large clusters of gold deposits and large-scale metallogenesis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J].翟明国 ;杨进辉 ;刘文军.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1, 08
[3]   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钱青 ;
杨进辉 ;
王元龙 ;
赵太平 ;
郭光军 .
岩石学报, 2001, (02) :236-244
[4]   汉诺坝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岩浆底侵作用新证据 [J].
樊祺诚 ;
隋建立 ;
刘若新 ;
周新民 .
岩石学报, 2001, (01) :1-6
[5]   燕山带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 [J].
郑亚东 ;
G.A.Davis ;
王琮 ;
B.J.Darby ;
张长厚 .
地质学报, 2000, (04) :289-302
[6]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转换过程中的深部作用与浅部响应 [J].
邵济安 ;
牟保磊 ;
张履桥 .
地质论评, 2000, (01) :32-40
[7]   桑干地区高压麻粒岩中石榴石和斜长石的连续激光探针40Ar-39Ar等时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胡世玲 ;
郭敬辉 ;
戴谟 ;
蒲志平 .
岩石学报, 1999, (04) :518-523
[8]   承德北部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毛德宝 ;
钟长汀 ;
陈志宏 ;
林源贤 ;
李惠民 ;
胡小蝶 .
岩石学报, 1999, (04) :524-531
[9]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岩石圈结构的板条构造分区 [J].
马宗晋 ;
王国权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1) :8-17
[10]   胶东莱西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作用 [J].
刘文军 ;
翟明国 ;
李永刚 .
岩石学报, 1998, (04) :44-47+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