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被引:51
作者
邵济安
韩庆军
张履桥
牟保磊
乔广生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3] 内蒙古地质研究所!呼和浩特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壳幔混源岩浆; 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 陆壳增生; 底侵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讨论了大兴安岭由于中生代底侵作用形成的两种类型的陆壳增生方式: 1) 来自地壳底部壳幔混源岩浆房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对上部陆壳的增生, 岩浆的侵位和喷发集中在145~115 Ma, 它们具明显的幔源岩石同位素特征, 如正的εNd (t)值(0~4),低的87Sr/86 Sr 初始比值(0.704~0.708)等; 2)早中生代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241~214 Ma)对下部陆壳的增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00 / 6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 [J].
邵济安 ;
张履桥 ;
牟保磊 .
地学前缘, 1999, (04) :339-346
[2]   汉诺坝捕虏体麻粒岩锆石年代学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樊祺诚 ;
刘若新 ;
李惠民 ;
李霓 ;
隋建立 ;
林卓然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2) :133-137
[3]   壳-幔过渡带及其在岩石圈构造演化中的地质意义 [J].
邓万明 ;
钟大赉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23) :2474-2482
[4]   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 [J].
郭锋 ;
彭晓秋 ;
范蔚茗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15 (01) :45-49
[5]   中国北部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J].
陈国英,宋仲和,安昌强,苏小兰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3) :321-328
[6]   黑龙江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岩体年龄及其意义 [J].
李培忠 ;
于津生 .
地球化学, 1993, (04) :389-398
[7]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辽宁东沟地学断面 [J].
卢造勋 ;
夏怀宽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6) :765-772
[8]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 [J].
张德全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3, (01) :1-11
[9]   昭盟地区骆驼场印支期杂岩体 [J].
徐永生 .
科学通报, 1985, (19) :1564-1566
[10]   中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类 [J].
吴利仁 .
岩石学报, 1985,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