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42
作者:
王琦
[1
]
张恩和
[1
]
龙瑞军
[1
]
赵桂琴
[1
]
孙永胜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
[2] 甘肃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不同灌溉方式;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3年3-10月在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红沙窝村探索不同灌溉方式(沟灌、隔沟灌、畦灌、漫灌)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第1年紫花苜蓿种植中,在出苗期和营养生长前期,隔沟灌土壤含水量最高,沟灌土壤含水量次之,再次为常规漫灌,畦灌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如7月1日测定常规漫灌、畦灌、沟灌和隔沟灌0~12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6.3%、5.7%、7.8%和8.9%),随着紫花苜蓿生育进程的延续和降水量减少,各处理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变小。在各个生育关键时期,常规漫灌和畦灌的干物质量均大于沟灌和隔沟灌。在紫花苜蓿整个生育期,在各处理中畦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常规漫灌WUE略低于畦灌,但常规漫灌的WUE大于沟灌和隔沟灌,在第1年种植的紫花苜蓿生长中,常规漫灌、畦灌、沟灌和隔沟灌WUE分别为4.20、4.49、3.67和3.56[kg/(mm.hm2)]。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