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的演化

被引:66
作者
陈书平
张一伟
汤良杰
机构
[1]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晚石炭世; 二叠纪; 前陆盆地; 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准噶尔盆地露头区以及钻井、物探资料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全盆地二叠系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对准噶尔盆地周缘大地构造环境及基底特征的分析结果 ,将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盆地定义为前陆盆地 ,其中发育 3个前陆盆地系统 :①西缘前陆盆地系统 ,该系统早期为近南北向延伸 ,从玛湖一直延伸到古车排子山前 ,后期分成南北两部分 ,北部称为西北缘前陆盆地 ,而南部被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所叠加 ;②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 ;③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各盆地系统的范围、发育时间和程度不同 ,前两个前陆盆地系统发育时间稍早 ,而后者盆地范围较前两者大。盆地中的所有构造特征都是这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各构造组成要素叠加复合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23 +2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准噶尔造山带碰撞体制的成矿作用及金等矿床分布规律 [J].
陈衍景 .
地质学报, 1996, (03) :253-261
[2]   准噶尔盆地早古生代陆壳存在的证据 [J].
彭希龄 .
新疆石油地质, 1994, (04) :289-297
[3]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蔡立国 ;
夏义平 ;
刘立群 .
地球科学, 1994, (06) :727-741
[4]   残留弧后盆地及其辨识准则和实例 [J].
许靖华 .
石油学报, 1993, (01) :1-13
[5]   论中国大陆板块的裂解、漂移、碰撞和聚敛活动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演化 [J].
张恺 .
新疆石油地质, 1991, (02) :91-106
[6]   博格达山前褶皱带的再研究 [J].
彭希龄 ;
胡斌 ;
刘楼军 .
新疆石油地质, 1990, (04) :276-295
[7]   准噶尔盆地发育阶段、构造单元划分及局部构造成因概论 [J].
吴庆福 .
新疆石油地质, 1986, (01) :29-37
[8]  
新疆北部地质演化及成岩成矿规律[M]. - 科学出版社 , 胡霭琴等著, 1997
[9]  
新疆北部固体地球科学新进展[M]. - 科学出版社 , 涂光炽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