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隆起性质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92
作者
邓新 [1 ,2 ]
杨坤光 [1 ,2 ]
刘彦良 [3 ]
佘振兵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3] 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黔中隆起; 构造运动; U-Pb年龄; 构造性质;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陶世五峰期至早志留世龙马溪期。广西运动期间,受到来自南部云开地块与桂滇-北越地块的挤压和南东向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碰撞脉动式收缩的远程效应,出现了以黔中背斜、乌当-二比向斜为代表的东西向构造带和以麻江背斜为代表的南北向构造带共存的现象,之后,"黔中隆起"作为独立意义的构造单元消失,与"江南古陆"相连接进入联合发展时期。东吴运动和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改变了黔中隆起控制东西走向的沉积古地理格架,变为近南北向,黔中隆起与上扬子地区的构造演化彻底融为一体,标志黔中隆起演化的彻底结束。黔中隆起南缘边界的镇远—贵阳断裂中的钾镁煌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1.3±8.0)Ma,很好地指示了黔中隆起作为独立单元发展的最后年限。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镇远-贵阳断裂带活动历史及其对黔中隆起演化的制约 [J].
刘彦良 ;
杨坤光 ;
邓新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3) :41-47
[2]   黔中隆起及周缘基底结构、断裂特征 [J].
封永泰 ;
赵泽恒 ;
赵培荣 ;
周卓铸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35-38+503
[3]   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形成机制探讨 [J].
牛新生 ;
冯常茂 ;
刘进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2) :46-50
[4]   黔中隆起研究 [J].
何熙琦 ;
肖加飞 ;
王尚彦 ;
刘爱民 ;
黎超 ;
白平 .
贵州地质, 2005, (02) :83-89
[5]   黔中隆起及外围南华—留纪层序地层特征附视频 [J].
肖加飞 ;
何熙琦 ;
王尚彦 ;
刘爱民 ;
黎超 .
贵州地质, 2005, (02) :90-97
[6]   川滇黔桂地区志留纪构造-岩相古地理 [J].
万方 ;
许效松 .
古地理学报, 2003, (02) :180-186
[7]   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纪之交的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 [J].
陈旭 ;
戎嘉余 ;
周志毅 ;
张元动 ;
詹仁斌 ;
刘建波 ;
樊隽轩 .
科学通报, 2001, (12) :1052-1056
[8]   广西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问题 [J].
吴浩若 .
古地理学报, 2000, (01) :70-76
[9]   黔中隆起之窥见 [J].
鞠天吟 .
贵州地质, 1999, (02) :91-95
[10]   刍议黔中隆起及其形成过程中的均衡沉陷作用 [J].
戴新春 ;
黄友庄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1998, (02)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