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73
作者
岳文泽 [1 ]
徐丽华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
[2] 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
关键词
陆地表面温度; 城市土地利用; 多样性指数;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7.02.020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采用SPOT影象,人工解译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同时利用Landsat7卫星,ETM+影象的热红外波段反演每个像元内的陆地表面温度,分析陆地表面温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不同土地空间分布格局与地面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地表温度具有明显中心城区高、郊区低的热岛效应存在;在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表面温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两两之间的比较揭示,城市地面温度在大多数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城市内部不同土地类型所产生的热环境效应不同;城市土地类型在空间布局上越复杂,其产生的热岛效应越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TM影象的快速大气校正方法 [J].
刘小平 ;
邓孺孺 ;
彭晓鹃 .
地理科学, 2005, (01) :87-93
[2]   城市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尺度分析——以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为例 [J].
岳文泽 ;
徐建华 ;
谈文琦 ;
赵晶 ;
苏方林 .
生态学报, 2005, (01) :122-128
[3]   城市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空间统计规律——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J].
徐建华 ;
岳文泽 ;
谈文琦 .
地理学报, 2004, (06) :1058-1067
[4]   上海近30年来蒸发变化及其城郊差异分析 [J].
杨凯 ;
唐敏 ;
周丽英 .
地理科学, 2004, (05) :557-561
[5]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新进展———评《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二版) [J].
管东生 .
地理科学, 2004, (01) :127-127
[6]   大连城市居住环境评价构造与空间分析 [J].
王茂军 ;
张学霞 ;
栾维新 .
地理科学, 2003, (01) :87-94
[7]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乡交错带景观演变研究——以上海西南地区为例 [J].
高峻 ;
宋永昌 .
生态学报, 2003, (04) :805-813
[8]   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分析 [J].
李团胜 ;
肖笃宁 .
地理科学, 2002, (06) :717-723
[9]   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 [J].
陈云浩 ;
李晓兵 ;
史培军 ;
何春阳 .
地理科学, 2002, (03) :317-323
[10]   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J].
陈浮 ;
葛小平 ;
陈刚 ;
彭补拙 .
地理科学, 2001, (03) :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