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西太平洋海温差异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17
作者
隋伟辉
赵平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热带西太平洋SST; 东亚季风; 印度季风; 大气环流; 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文章利用Zhao等的模拟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在末次盛冰期(LGM)情景下汪品先和CLIMAP两种重建海洋表面温度(SST)资料差异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LGM情景下西太平洋海域SST资料的不同对模拟的亚洲夏季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夏季,与CLGM方案相比,在WLGM方案中,当热带西太平洋SST较暖时,印度地区的大气热量出现显著增加,大气热量的这种变化,使得南非高压、南印度洋经向Hadley环流加强,伴随着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加强,也导致了印度季风区纬向季风环流的加强,从而造成了印度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与较暖的热带西太平洋相对应,澳大利亚高压和120°E附近越赤道气流减弱,东亚季风区20°N以南经向季风环流加强、20°N以北经向季风环流减弱,指示着一个强的南海夏季风和较弱东亚副热带大陆夏季风。
引用
收藏
页码:645 / 6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东亚季风.[M].陈隆勋等著;.气象出版社.1991,
[2]   夏季东亚和印度热带季风环流系统动能和对流扰动的纬向传播特征 [J].
陈隆勋 ;
高辉 ;
何金海 ;
陶诗言 ;
金祖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171-179
[3]   6kaB.P.东亚区域气候模拟及其变化机制探讨 [J].
郑益群 ;
于革 ;
薛滨 ;
王苏民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28-38
[4]   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 [J].
王会军 ;
姜大膀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19-27
[5]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数值模拟 [J].
赵平 ;
陈隆勋 ;
周秀骥 ;
巩远发 ;
韩余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6) :557-562
[6]   末次盛冰期气候模拟及青藏高原冰盖的可能影响 [J].
姜大膀 ;
王会军 ;
郎咸梅 .
第四纪研究, 2002, (04) :323-331
[7]   夏季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季风及华东旱涝的影响 [J].
施 宁 ;
施丹平 ;
严明良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405-414
[8]   夏季东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南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差别 [J].
黄荣辉 ;
张振洲 ;
黄刚 ;
任保华 .
大气科学, 1998, (04) :76-85
[9]   晚更新世东亚古季风变化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 [J].
丁仲礼 ;
刘东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2) :122-132
[10]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J].
黄荣辉 ;
孙凤英 .
大气科学, 1994, (02) :14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