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

被引:45
作者
万桂梅 [1 ,2 ]
汤良杰 [1 ,2 ]
金文正 [1 ,2 ]
余一欣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研究进展; 展布特征; 演化历史; 形成模式;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9.02.006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强烈构造变形带,影响范围巨大,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演化,且各时期的断裂活动性质不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若干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各自对郯庐断裂带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了更好地认识郯庐断裂带的研究进展,整理分析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对其展布特征、构造样式、深部地质背景、形成演化、形成模式等方面做了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J].
张鹏 ;
王良书 ;
钟锴 ;
丁增勇 .
地质论评, 2007, (05) :586-591+721
[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构造特征与变形规律 [J].
朱光 ;
徐佑德 ;
刘国生 ;
王勇生 ;
谢成龙 .
地质科学, 2006, (02) :226-241+255
[3]   试论郯城-庐江断裂带形成、演化及问题 [J].
罗志立 ;
李景明 ;
李小军 ;
刘树根 ;
赵锡奎 ;
孙玮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6) :21-28
[4]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深部过程 [J].
牛漫兰 ;
朱光 ;
刘国生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地质科学, 2005, (03) :390-403
[5]   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 [J].
朱光 ;
王勇生 ;
牛漫兰 ;
刘国生 ;
谢成龙 .
地学前缘, 2004, (03) :169-182
[6]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7]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附视频 [J].
胡望水 ;
吕炳全 ;
官大勇 ;
张文军 ;
冷军 ;
毛治国 ;
袁晓满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4) :51-58
[8]   郯庐断裂南段研究进展与断裂性质讨论 [J].
汤加富 ;
李怀坤 ;
娄清 .
地质通报, 2003, (06) :426-436
[9]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J].
朱光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地质通报, 2003, (03) :200-207
[10]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 [J].
施炜 ;
张岳桥 ;
董树文 .
地球学报, 2003, (01)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