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被引:33
作者
刘国生
朱光
王道轩
宋传中
牛漫兰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合肥,合肥,合肥,合肥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合肥盆地; 走滑挠曲; 沉积响应; 朱巷组;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2.02.014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安徽北部的郯庐断裂带位于东侧的张八岭隆起与西侧的合肥盆地之间。断裂带内走滑糜棱岩、超糜棱岩及伴生岩浆岩的同位素测年 ,表明其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一系列构造、沉积学的研究反映 ,郯庐断裂带在早白垩世的走滑运动 ,使合肥盆地东侧出现了北北东向延伸的张八岭走滑隆起 ,成为合肥盆地的沉积物源区。盆地东部相应出现了由下白垩统朱巷组充填、北北东向的大桥—肥东凹陷。该凹陷属于走滑挠曲盆地 ,其出现于张八岭走滑隆起西侧的走滑挠曲拗陷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J].
朱光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徐嘉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250-256
[2]   郯庐断裂带火山活动与深部地质过程的新认识 [J].
牛漫兰 ;
朱光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3) :21-26
[3]   走滑造山带与盆地耦合机制 [J].
刘和甫 ;
夏义平 ;
殷进垠 ;
尚培乐 .
地学前缘, 1999, (03) :121-132
[4]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
[5]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造山带与盆地的演化及动力学.[M].王瑜著;.地质出版社.1998,
[6]  
沉积岩石学.[M].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7]  
安徽地层志·白垩系分册.[M].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