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116
作者
洪国志 [1 ]
胡华颖 [2 ]
李郇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经济学; β收敛; 收敛机制;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经济收敛标准分析方法的扩展,就中国2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展开讨论。运用Moran'sI探讨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模式与集聚,发现1990-2007年间人均GDP水平显示出强烈的全局正自相关,且局部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各城市要脱离原来的集群有一定困难。文章指出收敛标准分析存在错误方程设定,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是合适的。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间存在绝对β收敛,与非空间模型相比收敛速度显著提高且可信,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敏感性分析显示,绝对收敛的同一稳态以及在空间上并不稳健。从机制看,中国城市间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趋同机制。最后,对促进绝对收敛的区域政策进行了讨论,并提出通过模拟经济收敛过程,是判断区域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1548 / 15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 [J].
张学良 .
财经研究, 2009, 35 (07) :100-109
[2]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J].
吴玉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2) :101-108
[3]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J].
林光平 ;
龙志和 ;
吴梅 .
经济学(季刊), 2005, (S1) :67-82
[4]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 [J].
徐现祥 ;
李郇 .
经济研究, 2004, (05) :40-48
[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均衡态与转变前兆 [J].
王铮 ;
葛昭攀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4) :31-39+204
[6]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J].
刘强 .
经济研究, 2001, (06) :70-77
[7]  
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 刘清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olicies: The Impact of European Structural Funds in Objective 1 Regions[J] . Regional Studies . 2004 (1)
[9]  
Understanding China’s recent growth experience: A spatial econometric perspective[J] . Long Gen Ying.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 2003 (4)
[10]  
Un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within an augmented Solow model[J] . Economic Modelling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