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 rRNA序列的角蟾科部分属间系统关系

被引:7
作者
郑渝池
莫邦辉
刘志君
曾晓茂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关键词
角蟾科; 16SrRNA; 系统发育; 拓扑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953 []; Q9513 [];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采用最大似然法 (ML法 )、最大简约法 (MP法 )、邻接法 (NJ法 )对来自角蟾科Megophryidae (A nura) 8属 17种及外群 2种共 2 5条 4 0 0bp左右的线粒体 16SrR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用于分析的所有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 ,第一支包括Megophrys ,Brachytarsophrys和Atympanophrys ,第二支包括Leptobrachium ,Leptolalax ,Scutiger ,Oreolalax和Vibrissaphora。支持将角蟾科划分为两大类群 ,即第一支属于Megophryini族 ,第二支属于Leptobrachiini族。根据分子钟模型初步推测两类群间的分歧时间大致为 14 2~ 18 7百万年前。在Megophryini族中 ,基因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Atympanophrys建立后的Megophrys为单系 ;而在Lep tobrachiini族中 ,Leptolalax为一有效属 ,其系统发生较早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角蟾亚科部分属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J].
江建平 ;
袁富蓉 ;
谢锋 ;
郑中华 .
动物学研究, 2003, (04) :241-248
[2]   中国角蟾亚科精子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两栖纲:锄足蟾科) [J].
郑中华 ;
费梁 ;
叶昌媛 ;
谢锋 ;
江建平 .
动物分类学报, 2002, (01) :167-172
[3]   中国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校正名录 [J].
赵尔宓 ;
张学文 ;
赵蕙 ;
鹰岩 .
四川动物, 2000, (03) :196-207
[4]   四种无尾两栖动物的核型和银染 [J].
李树深,胡健生 .
动物学杂志, 1996, (06) :13-16
[5]   中国两种掌突蟾(锄足蟾科Pelobatidae,无尾目Anura)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J].
李树深 ;
费梁 ;
叶昌媛 .
遗传学报, 1991, (06) :495-499+577
[6]   两种髭蟾的Ag-NORs、C-带及核型的研究 [J].
李树深 ;
费梁 ;
叶昌媛 .
遗传学报, 1990, (03) :211-215+252
[7]  
The major clades of frogs..Ford; L; S;and D; C; Cannatella;.Herpetological Monographs.1993, 07
[8]   EVALUATION OF THE MAXIMUM-LIKELIHOOD ESTIMATE OF THE EVOLUTIONARY TREE TOPOLOGIES FROM DNA-SEQUENCE DATA, AND THE BRANCHING ORDER IN HOMINOIDEA [J].
KISHINO, H ;
HASEGAWA, M .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1989, 29 (02) :170-179
[9]  
横断山区两栖爬行动物.[M].赵尔宓;杨大同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
[10]  
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M].叶昌媛等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