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横走侧根及不定芽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李志军 [1 ,2 ,3 ]
焦培培 [1 ]
周正立 [1 ,2 ]
李倩 [3 ]
李健强 [3 ]
机构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2]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胡杨; 横走侧根; 不定芽; 解剖特征; 根蘖繁殖;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1.05.020
中图分类号
S792.11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胡杨根蘖繁殖特性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横走侧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或四原型,周皮中栓内层较发达,由6~8层薄壁细胞组成。横走侧根横切面上次生维管组织中次生韧皮部的比例远小于次生木质部;早期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以细胞壁尚未木质化的木纤维细胞数量居多为特征;维管射线很发达。胡杨的根蘖繁殖源于横走侧根上不定芽的发生及生长发育。不定芽起源于横走侧根的木栓形成层,由木栓形成层细胞经过分裂活动形成不定芽原基,不定芽原基细胞分裂和生长分化形成在横走侧根表面可观察到的不定芽,由不定芽直接发育成根蘖苗。不定芽发生具有同步或非同步的时间特征以及单点或多点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其生长过程伴随有基部产生次一级不定芽的特征,这是根蘖繁殖形态上表现出根蘖苗大小不一、密集丛生的内在原因,也反映了胡杨较强的根蘖繁殖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额济纳绿洲不同林隙胡杨根蘖的发生特征 [J].
曹德昌 ;
李景文 ;
陈维强 ;
彭程 ;
李俊清 .
生态学报, 2009, 29 (04) :1954-1961
[2]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在额济纳绿洲三种生境内的根蘖繁殖特性 [J].
武逢平 ;
李俊清 ;
李景文 ;
程春龙 ;
王旭航 .
生态学报, 2008, (10) :4703-4709
[3]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根繁殖特征 [J].
王永斌 ;
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 ;
Niels Thevs .
生态学杂志, 2007, (12) :1937-1941
[4]   胡杨树根系空间分布特性 [J].
杨丽 ;
张秋良 ;
常金宝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15-17
[5]   克隆植物的无性与有性繁殖对策 [J].
张玉芬 ;
张大勇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1) :174-183
[6]   人工调水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 [J].
赵文智 ;
常学礼 ;
李秋艳 .
生态学报, 2005, (08) :1987-1993
[7]   荒漠区几种克隆植物生长构型的初步研究 [J].
张道远 ;
王红玲 .
干旱区研究, 2005, (02) :219-224
[8]   胡杨、灰叶胡杨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周正立 ;
李志军 ;
龚卫江 ;
高山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5, (02) :163-168
[9]   胡杨、灰叶胡杨生物生态学特性调查 [J].
李志军 ;
刘建平 ;
于军 ;
周正立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7) :236-240
[10]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J].
李志军 ;
吕春霞 ;
段黄金 .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6, (02) :21-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