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污染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基于339个地级行政单元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58
作者
周侃
樊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污染源; 区域差异; 集聚效应; 影响因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源结构区域差异显著,水环境污染源以农业源主导型、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城镇生活和农业源复合型为主,三者比重分别为35.40%、33.92%和25.66%,农业源主导型排放强度最高,主要分布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源以工业源绝对主导型为主,其比重为74.63%,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区的广大区域。2农业源主导使水污染物集聚式排放加剧,工业源主导则促进了大气污染物集聚式排放,特别在环渤海及其经济腹地区域,污染源结构强化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3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以人口规模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模型中呈现不同的影响效应,对工业源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呈正向影响,而对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区域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工业化程度对工业源绝对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正向影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911 / 192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开放条件下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媛媛 ;
李坤望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2 (04) :90-97
[22]   中国工业行业外商投资结构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胡小娟 ;
赵寒 .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07) :55-61+88
[23]   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基于制造业行业和区域的面板数据模型 [J].
唐德才 .
软科学, 2009, 23 (10) :6-11
[24]  
区域COD、SO_2及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赵小风;黄贤金;张兴榆;朱德明;赖力;钟太洋;.环境科学.2009, 06
[25]   社会经济因素对中部地区环境压力的影响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J].
刘昕 ;
熊晓波 ;
贾俊松 ;
赵鸣 ;
邓红兵 .
人口研究, 2008, (03) :75-78
[26]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 [J].
陆大道 ;
姚士谋 .
人文地理, 2007, (04) :1-5+26
[27]   江苏省工业污染排放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周静 ;
杨桂山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2) :284-288
[28]   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中国环境压力的时间差异——以1952—2003年能源消费为例 [J].
王立猛 ;
何康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862-869
[29]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 [J].
马树才 ;
李国柱 .
统计研究, 2006, (08)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