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污染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基于339个地级行政单元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58
作者
周侃
樊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污染源; 区域差异; 集聚效应; 影响因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源结构区域差异显著,水环境污染源以农业源主导型、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城镇生活和农业源复合型为主,三者比重分别为35.40%、33.92%和25.66%,农业源主导型排放强度最高,主要分布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源以工业源绝对主导型为主,其比重为74.63%,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区的广大区域。2农业源主导使水污染物集聚式排放加剧,工业源主导则促进了大气污染物集聚式排放,特别在环渤海及其经济腹地区域,污染源结构强化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3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以人口规模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模型中呈现不同的影响效应,对工业源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呈正向影响,而对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区域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工业化程度对工业源绝对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正向影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911 / 192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环境污染变动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驱动因素 [J].
陈祖海 ;
雷朱家华 .
地理研究, 2015, 34 (11) :2165-2178
[2]   中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15, 35 (10) :1207-1219
[3]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区域特征分析研究 [J].
王强 ;
刘雅玲 ;
吴悦颖 ;
文宇立 .
环境保护科学, 2015, 41 (03) :57-61
[4]   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岭回归模型的分析 [J].
徐林清 ;
聂楠 .
生态经济, 2015, 31 (05) :160-165
[5]   1990—2012年广东省废水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基于STIRPAT模型和脱钩指数的研究 [J].
郭卫华 ;
周永章 ;
阚兴龙 .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34 (02) :7-10+24
[6]   中国地级区域创新产出的时空模式研究——基于ESDA的实证 [J].
王春杨 ;
张超 .
地理科学, 2014, 34 (12) :1438-1444
[7]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张守志 ;
叶信岳 ;
姜会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418-1431
[8]   对外贸易、相对收入与污染物排放——基于我国省级单位面板数据的研究 [J].
赵红 ;
彭馨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3 (01) :103-112
[9]   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J].
牛海鹏 ;
朱松 ;
尹训国 ;
张平淡 .
中国软科学, 2012, (04) :160-166
[10]   发达地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以无锡市区为例 [J].
高爽 ;
魏也华 ;
陈雯 ;
赵海霞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9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