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因子在小儿脓毒症早期的临床对比初探

被引:26
|
作者
洪开听 [1 ]
王晔恺 [2 ]
于倩 [2 ]
潘辉 [1 ]
吴金华 [1 ]
陈芬 [1 ]
陈萍 [1 ]
机构
[1] 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2] 舟山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脓毒症; 血蛋白质类; 载体蛋白质类; 抗微生物阳离子肽类; 降钙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6 [免疫学检验]; R720.597 [儿科急症及处理];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100208 ;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诊断前不同时间点的炎性因子[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小儿脓毒症患者24例,平均年龄(4.08±1.68)岁,男性16例,女性8例。收集患儿诊断脓毒症时刻的前72 h(A组)、前48 h(B组)、前24 h(C组)血浆;同期选取22名无器质性疾病的小儿健康体检者抽取血浆作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4.07±1.58)岁,男性12名,女性10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素结合蛋白(HB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免疫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各时间点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HBP在正常对照组、A组、B组、C组的血浆水平分别为(9.69±1.30)μg/L、(12.82±2.03)μg/L、(15.46±1.02)μg/L、(18.60±1.10)μg/L,HBP的B组、C组时间点分别高于A组和B组水平(t=5.62,P<0.01;t=10.25,P<0.01),A、B、C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6.27,P<0.01;t=16.82,P<0.01;t=25.16,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HBP在A组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823,均高于其他4种炎性因子(IL-6、IL-10、PCT、hs-CRP)(Z=2.41,P<0.01;Z=2.02,P<0.05;Z=0.38,P>0.05;Z=0.32,P>0.05),HBP在B组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898,均高于其他4种炎性因子(IL-6、IL-10、PCT、hs-CRP)(Z=0.43,P>0.05;Z=0.46,P>0.05;Z=0.26,P>0.05;Z=0.57,P>0.05),PCT在C组的诊断效能(AUC)为0.941,高于其他4种炎性因子(IL-6、IL-10、HBP、hs-CRP)(Z=0.12,P>0.05;Z=0.08,P>0.05;Z=0.03,P>0.05;Z=0.10,P>0.05)。结论 HBP具有较宽的诊断窗口期,可作为小儿脓毒症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IL-6、IL-10、PCT及hs-CRP在小儿脓毒症的不同时期也分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肝素结合蛋白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卓
    纪卫华
    王雨新
    么建萍
    刘丹
    庄肃军
    吕荣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 (12) : 972 - 973
  • [2] 肝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张扬
    张慧
    马慧霞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 (19) : 2869 - 2872
  • [3] 降钙素原能否有效区分脓毒症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郭益群
    曹彬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5, (06) : 364 - 366
  • [4]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J]. 朱宏坤.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01)
  • [5] 肝素结合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王亮
    马晓春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03) : 200 - 203
  • [6]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症休克中的预测作用
    刘杨
    马少林
    王学斌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01) : 79 - 83
  • [7] 脓毒症的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
    顾勤
    陈鸣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02) : 126 - 129
  • [8]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heparin-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shock: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 Michelle S. Chew,Adam Linder,Stefan Santen,Anders Ersson,Heiko Herwald,Henrik Thorlacius.Inflammation Research . 2012 (4)
  • [9] Duration of hypotension before initiation of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therapy is the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survival in human septic shock
    Kumar, Arland
    Roberts, Daniel
    Wood, Kenneth E.
    Light, Bruce
    Parrillo, Joseph E.
    Sharma, Satendra
    Suppes, Robert
    Feinstein, Daniel
    Zanotti, Sergio
    Taiberg, Leo
    Gurka, David
    Kumar, Aseem
    Cheang, Mary
    [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6, 34 (06) : 1589 - 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