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

被引:54
|
作者
罗荣渠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概念; 社会主义; 进程; 世界史; 思维形式; 思想体系; 现代生产力; 西方文明; 欧洲; 西方人; 历史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0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60203 ; 0603 ; 060301 ;
摘要
一、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关注的大课题是什么?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国史学界关注的新问题是什么?是从“现代化”的新视角对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经历的社会巨变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 中国近代社会科学,同近代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众所周知,最初是社会进化论的新概念、新理论传入中国,思想界为之耳目一新,传统的国学(包括史学)研究才开始发生大变化。后来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与历史观的革命,从而也决定了此后中国社会科学与新史学的发展方向。总之,近代西方新思潮、新理论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至于它对时代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罗荣渠
    [J]. 历史研究, 1986, (03) : 19 - 32
  • [2]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M]. 三联书店 , (法)布罗代尔(Braudel, 1993
  • [3] 现代经济增长[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美)库兹涅茨著, 1989
  • [4] 近现代世界史[M]. 商务印书馆[美]帕尔默, 1988
  • [5] 美国与中国[M]. 商务印书馆 , (美)费正清著, 1987
  • [6] 生产力的四次革命[M]. 商务印书馆 , (德)库钦斯基(J.Kuczynski)著, 1984
  • [7] 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M]. 商务印书馆 , (美)布莱克(Black, 1984
  •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