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

被引:223
作者
洪正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监督效率; 融资条件; 改革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基于监督机制建立了借款人融资条件决定的道德风险模型,比较分析了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效率及其对农村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商业银行缺乏明显的监督比较优势,由其组建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将难以长期持续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因需要全部自有资本运营,对民营资本监督效率提出了过高要求而难以在农村地区普遍设立;资金互助社从农户生产经营中内生出来能有效实施相互监督和合同互联,与专业合作社或龙头公司联合发展时可显著改善农村融资状况。当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体现了政府隐性存款担保下国家对于民营资本金融风险的过度防范,以及商业银行为了经营特许权价值作出短期选择的双重契合。进一步的改革需要逐步从国家外生主导模式向民间内生成长模式转变,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和各类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J].
蔡跃洲 ;
郭梅军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52-65
[2]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 [J].
谢平 .
金融研究, 2001, (01) :1-13
[3]   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 [J].
周立群 ;
曹利群 .
经济研究, 2001, (01) :69-75+83
[4]  
走向新合作[M]. 科学出版社 , 徐旭初, 2008
[5]  
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M]. 格致出版社 , 蔡昉, 2008
[6]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杰, 2007
[7]  
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成思危主编, 2005
[8]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杰主编, 2003
[9]  
中国的奇迹[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毅夫等著, 1999
[10]  
Symbiosis vs. crowding-out: the interac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 Sanjay Jai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