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MM PR探测的热带及副热带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8
作者
刘鹏 [1 ]
李崇银 [2 ]
王雨 [1 ]
傅云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探测与气候环境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对流降水; 层云降水; 降水频次; 条件降水强度; 垂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1998~2007年的探测结果,就热带及副热带地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降水主要分布在热带辐合带(ITCZ)、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亚洲季风区、南美至中美以及热带非洲等区域,其频次多介于1%~2%之间.但总体上,热带及副热带85%以上区域四季对流降水频次小于1%.层云降水分布较广,其频次也相对较高,超过55%的区域四季层云降水频次在1%以上,但两类降水的频次都体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对流降水的条件降水强度主要介于6~14mmh?1之间,而绝大部分地区层云降水的条件降水强度在4mmh?1以下.对降水廓线的分析表明,层云降水平均"雨顶"高度多在9km以下,而对流降水平均"雨顶"高度相对较高,可达14km左右.两类降水的频次和条件降水强度都是洋面大于陆地,"雨顶"高度却相反,三者均存在显著的海陆差异.降水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雨顶"高度的变化上,且高纬度带的季节变化较低纬度带剧烈.此外,由于洋面下垫面较陆地稳定,故洋面两类降水的季节变化较陆地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358 / 136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结果对夏季中国南方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的分析 [J].
刘鹏 ;
傅云飞 .
大气科学, 2010, 34 (04) :802-814
[2]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J].
傅云飞 ;
冯沙 ;
刘鹏 ;
曹爱琴 ;
刘显通 ;
李锐 ;
刘奇 ;
王雨 .
气象学报, 2010, 68 (02) :195-206
[3]   基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对流和层云降水季尺度特征分析 [J].
傅云飞 ;
张爱民 ;
刘勇 ;
郑媛媛 ;
胡运芳 ;
冯沙 ;
曹爱琴 .
气象学报, 2008, (05) :730-746
[4]   热带测雨卫星综合探测结果之“云娜”台风降水云与非降水云特征 [J].
傅云飞 ;
刘栋 ;
王雨 ;
宇如聪 ;
徐幼平 ;
程锐 .
气象学报, 2007, (03) :316-328
[5]   TRMM卫星对一次冰雹降水过程的观测分析研究 [J].
何文英 ;
陈洪滨 .
气象学报, 2006, (03) :364-376+406
[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热对流降水结构特征的个例分析 [J].
傅云飞 ;
冯静夷 ;
朱红芳 ;
李锐 ;
刘栋 .
气象学报, 2005, (05) :750-761
[7]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资料对1997/1998年ElNio后期热带太平洋降水结构的研究 [J].
李锐 ;
傅云飞 ;
赵萍 .
大气科学, 2005, (02) :225-235
[8]   热带测雨卫星对淮河一次暴雨降水结构与闪电活动的研究 [J].
郑媛媛 ;
傅云飞 ;
刘勇 ;
朱红芳 ;
姚秀萍 ;
谢亦峰 ;
宇如聪 .
气象学报, 2004, (06) :790-802
[9]   TRMM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对两个中尺度特大暴雨降水结构的观测分析研究 [J].
傅云飞 ;
宇如聪 ;
徐幼平 ;
肖庆农 ;
刘国胜 .
气象学报, 2003, (04) :421-431+513
[10]   Diurnal phase of late-night against late-afternoon of stratiform and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southern contiguous China [J].
Yu, Rucong ;
Yuan, Weihua ;
Li, Jian ;
Fu, Yunfei .
CLIMATE DYNAMICS, 2010, 35 (04) :5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