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深部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19
作者
崔作舟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综合大队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现代强烈隆起区; 深部地质; 莫霍面; 纵波速度; 压缩波速; 地震测深; 构造特征;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莫霍界面; 地球间断面; 地壳; 地球外壳; 地球内部; 喜马拉雅山脉; 冲断层; 地质解释; 机制探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据中-法合作期间的地震广角反射资料阐述了青藏高原的深部地壳结构及构造特征,结合地表地质现象探讨了高原的形成机制。资料表明青藏高原上、下地壳分别增厚一倍左右,最厚处达75km。它是由来自北侧并逐渐向南推挤的强大水平力,使该区地壳与其南部的印度地块相碰并受其阻挡,在经向水平挤压力的长期作用下,该区地壳终于从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开始,在经向上因地壳片段的褶皱和叠覆而缩短,在垂向上急剧增厚和抬升而形成高原。这是构造力与重力联合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J].
滕吉文 ;
熊绍柏 ;
尹周勋 ;
徐忠信 ;
王香泾 ;
卢德源 ;
Georges Jobert ;
Alfred Hirn .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6) :525-540
[2]   青藏高原的现代构造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4) :385-393
[3]   西藏高原当雄—亚东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速度分布的爆炸地震研究 [J].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
Academia Sinica .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2) :15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