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唐海明 [1 ]
孙国峰 [2 ]
肖小平 [1 ]
汤文光 [1 ]
陈阜 [3 ]
张海林 [3 ]
杨光立 [1 ]
机构
[1]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轮耕; 稻田; 土壤; 产量;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1.03.015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设置免耕-免耕(NT-NT)、翻耕-翻耕(CT-CT)、翻耕-免耕(CT-NT)、旋耕-旋耕(RT-RT)和旋耕-免耕(RT-NT)5个耕作处理,以连续免耕(NT-NT)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轮耕技术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连续免耕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均呈现表层(0~5 cm)富集的现象;CT-CT、RT-RT处理较对照趋向于提高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与CT-CT、RT-RT相比,CT-NT和RT-NT均有利于提高表层0~5 cm土壤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降低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各处理早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0.4×104、16.82×104、32.04×104和28.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85%、21.58%、3.0%和19.38%。各处理晚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43.46×104、9.12×104、17.13×104和27.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8%、8.25%、4.69%和7.68%。CT-NT处理有利于增加早稻和晚稻的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20 / 4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库的影响 [J].
康轩 ;
黄景 ;
吕巨智 ;
银秋玲 ;
梁和 ;
雷振甜 ;
李仍云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6) :2339-2343
[2]   耕作措施对长期免耕双季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 [J].
孙国峰 ;
陈阜 ;
李琳 ;
伍芬琳 ;
肖小平 ;
张海林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6) :45-49
[3]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孙国峰 ;
陈阜 ;
肖小平 ;
伍芬琳 ;
张海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2) :109-113
[4]   苏州市城市边缘带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J].
周峰 ;
檀满枝 ;
陈杰 ;
李桂林 .
土壤, 2007, (05) :837-839
[5]   稻田耕作方式对抛秧稻分蘖特性的影响 [J].
江立庚 ;
徐世宏 ;
李如平 ;
何礼健 ;
陈德威 ;
秦华东 ;
杨为芳 ;
谭素宁 ;
陈明才 ;
郑希 ;
陆福勇 ;
唐茂艳 .
杂交水稻, 2006, (S1) :23-25
[6]   稻田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抛栽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J].
陈德威 ;
秦华东 ;
徐世宏 ;
李如平 ;
郎宁 ;
谭素宁 ;
江立庚 ;
何礼健 ;
杨为芳 ;
陆福勇 ;
唐茂艳 .
杂交水稻, 2006, (S1) :70-73
[7]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J].
张海林 ;
高旺盛 ;
陈阜 ;
朱文珊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6-20
[8]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冯跃华 ;
邹应斌 ;
王淑红 ;
敖和军 .
作物研究, 2004, (03) :137-140
[9]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681-1686
[10]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Phosphorus Discharge in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s of China[J]. YANG JINLING and ZHANG GANLIN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Pedosphere.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