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营养化研究领域应用进展

被引:4
作者
豆荆辉 [1 ,2 ]
夏瑞 [2 ]
张凯 [2 ]
邹磊 [3 ]
宋进喜 [1 ]
塔拉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室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非参数模型; 问题诊断; 预测预警; 对比分析;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1.04.20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河湖富营养化过程受流域水污染、生境破坏和闸坝控制等多因素非线性叠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常规水生态机理模型的模拟精度.非参数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在河湖水生态问题诊断和预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近20年来河湖富营养化非参数模型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Citespace开展基于WoS与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全面阐明了结构方程模型(SEM)、贝叶斯网络(BN)、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随机森林(RF)、梯度推进机(GBM)、广义相加模型(GAM)等主流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养化营研究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对具有相似特征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展望,以期为水生态模拟相关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支撑.结果表明: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营养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呈指数增长趋势,其中SEM、BN、RF、GBM和GAM模型适用于河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诊断和驱动要素识别,BN、ANN、SVM、RF、GBM和GAM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预测能力.非参数模型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水生态大数据分析诊断和预测管控的关键技术手段.综合考虑区域异质性与多重环境因子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响应关系及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河流水生态退化风险,利用生态机理模型与非参数模型耦合求解与优化算法引入,精准识别水生态健康退化的环境压力阈值,开展变化环境下的水生态退化风险预测预警,将是未来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营养化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928 / 194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2 条
[1]   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lgal community in different urban lakes in China: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s and co-existence [J].
Haihan Zhang ;
Rongrong Zong ;
Huiyan He ;
Kaiwen Liu ;
Miaomiao Yan ;
Yutian Miao ;
Ben Ma ;
Xin Huang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1, 100 (02) :216-227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汉江下游水生态环境特征与响应规律识别 [J].
曹圣洁 ;
夏瑞 ;
张远 ;
李正炎 ;
任逸轩 ;
塔拉 .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 (06) :1431-1439
[3]   基于GAM模型的气候因素下水库悬浮物对水质的动态影响分析 [J].
张磊 .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 (11) :47-49+63
[4]   太湖富营养化条件下影响蓝藻水华的主导气象因子 [J].
罗晓春 ;
杭鑫 ;
曹云 ;
杭蓉蓉 ;
李亚春 .
湖泊科学, 2019, 31 (05) :1248-1258
[5]   基于WNN和SVM模型的香溪河Chl-a浓度预测 [J].
桑文璐 ;
纪道斌 ;
朱士江 ;
李峰 ;
黄亚男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 (S2) :95-99
[6]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水华预警模型 [J].
刘云翔 ;
吴浩 .
人民黄河, 2018, 40 (08) :75-77+90
[7]   广义可加模型在R中的快捷实现及蓝藻水华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J].
邓建明 ;
秦伯强 ;
王博雯 .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03) :835-842
[8]   河流中浮游藻类生长的可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陈永灿 ;
俞茜 ;
朱德军 ;
刘昭伟 .
水力发电学报, 2014, 33 (04) :186-195
[9]   博斯腾湖细菌丰度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王博雯 ;
汤祥明 ;
高光 ;
余多慰 ;
李琳琳 ;
赛巴雅尔图 .
生态学报, 2014, 34 (07) :1812-1821
[1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滇池叶绿素a与关键影响因子关系识别 [J].
颜小品 ;
李玉照 ;
刘永 ;
杨永辉 ;
赵磊 ;
郭怀成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6) :1031-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