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10
作者
张宏元
杨德刚
石吉金
蔡文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7.08.02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利用1996-2004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8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农业用地总面积整体上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较多,8年减少了4601.85hm2;园地增长速度最快,2004年是1996年的近2.29倍;林地略有增加;牧草地基本稳定;建设用地面积始终呈上升趋势,8年累计增加2873.52hm2。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异与政策是促进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五十年代以来辽南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J].
李蕾 ;
张平宇 ;
侯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2) :133-138
[2]   近10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人口因素关系研究 [J].
杨君 ;
关欣 ;
李香云 ;
文倩 ;
张富刚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2) :114-117
[3]   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换态势与机制分析 [J].
刘彦随 ;
彭留英 ;
王大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333-339
[4]   西安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J].
吴宏安 ;
蒋建军 ;
周杰 ;
张海龙 ;
张丽 ;
艾莉 .
地理学报, 2005, (01) :143-150
[5]   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转换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J].
王玉华 ;
刘彦随 ;
周应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2) :43-50
[6]   基于RS与GIS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李忠锋 ;
王一谋 ;
冯毓荪 ;
王建华 ;
马安青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2) :97-99+140
[7]   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J].
葛全胜 ;
赵名茶 ;
郑景云 .
地理学报, 2000, (06) :698-706
[8]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 [J].
刘纪远 ;
dls.iogac.on ;
布和敖斯尔 .
第四纪研究, 2000, (03) :229-239
[9]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10]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王秀兰 ;
包玉海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