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元古代湘桂海盆及邻区构造属性的探讨

被引:53
作者
许效松
刘伟
门玉澎
张海全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湘桂残留海盆; 扬子沉积构造域; 华夏沉积构造域; 湘桂加里东褶皱带; 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新元古代的湘桂海盆夹持在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与华夏地块群之间,是古华南洋与下扬子陆块俯冲碰撞后在西南方向的残留海。东段古华南洋俯冲的地质记录发生在860~1034Ma间,为绍兴-江山-萍乡碰撞带,形成江南岛弧造山带;西段古华南洋与上扬子陆块俯冲的构造地质记录,推测在湖南的新化-城步至广西的三江一带,时间为850~820Ma,形成雪峰-四堡岛弧造山带,但无陆陆碰撞的记录。东、西两段构造活动有近1亿年至数十百万年的时间差,为湘桂海盆在停止扩张的洋底上提供了发育的空间,并转为弧前-深海盆地。由萍乡向南西方向至湖南茶陵-郴州为一结合带,西侧的沉积物属扬子沉积构造域和湘桂海盆,沉积了细屑浊积岩和硅泥质岩;东侧为华夏沉积构造域,包括赣、闽和粤北,充填了与热活动有关细碧岩、含铁石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郴州至贺县间,有一东-西向的古南岭裂陷海与之相连,是分隔云开地块、粤东南地块与罗霄-武夷地块的深海槽。在早古生代构造旋回中,湘桂海盆、古南岭海槽以及华夏沉积构造域,分别转为不同构造走向的湘桂加里东褶皱带和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890 / 190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7 条
[41]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基本特征 [J].
吴新华 ;
楼法生 ;
刘益辉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4, (01) :45-54
[42]   江南造山带雪峰隆起区元古宙浊积岩沉积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制约 [J].
顾雪祥 ;
刘建明 ;
Oskar Schulz ;
Franz Vavtar ;
郑明华 .
地球化学, 2003, (05) :406-426
[43]   川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 [J].
马玉孝 ;
王大可 ;
纪相田 ;
阚泽忠 ;
张成江 ;
周美夫 .
地质通报, 2003, (09) :688-694
[44]   桂北中-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 [J].
周金城 ;
王孝磊 ;
邱检生 ;
高剑锋 .
岩石学报, 2003, (01) :9-18
[45]   湖南中-新元古代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J].
王孝磊 ;
周金城 ;
邱检生 ;
高剑峰 .
岩石学报, 2003, (01) :49-60
[46]   华南在Rodinia古陆中位置的讨论——扬子地块西缘变质-岩浆杂岩证据及其与Seychelles地块的对比 [J].
颜丹平 ;
周美夫 ;
宋鸿林 ;
John MALPAS .
地学前缘, 2002, (04) :249-256
[47]   江西中部地区中元古代地层 [J].
余达淦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2, (02) :88-93
[48]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基底探讨 [J].
邓平 ;
舒良树 ;
肖旦红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2) :169-179
[49]   广西鹰扬关群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周汉文 ;
李献华 ;
王汉荣 ;
李江 ;
李惠民 .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22-25
[50]   梵净山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与Rodinia超大陆附视频 [J].
王砚耕 .
贵州地质, 2001, (04) :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