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大鹏澳海域C、N、BSi的沉积记录研究

被引:8
作者
王朝晖 [1 ,2 ]
李友富 [1 ]
牟德海 [3 ]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2]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3] 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关键词
沉积记录; 有机碳; 生物硅; 核电站; 海水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研究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以及核电站附近3个站位50~78 cm的柱状沉积物中生物硅(BSi)、总有机碳(TOC)、总氮(TN)等生源要素的垂直变化,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沉积记录。位于近岸海水养殖区的两个沉积柱中,近年来TOC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核电站附近海域略有下降。从TOC/TN比值判断(三个沉积柱平均分别为9.54、7.42、7.9),该海域TOC是陆源和水生两种来源的混合物。此外,养殖区上表层沉积物中水生有机碳(TOC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TOC/TN比值则上升,说明养殖区水生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下降;相反,陆源污染所造成的陆源有机碳(TOCt)含量明显增加。在核电站附近海域,TOCa含量明显上升,TOC/TN和TOCt值下降,表明核电站的运行使水体初级生产力上升,陆源有机碳输入则减少。BSi、BSi/TOCa的垂直分布表明,海水养殖区硅藻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逐年上升,而核电站海域硅藻的贡献则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大亚湾核电站对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J].
刘胜 ;
黄晖 ;
黄良民 ;
练健生 ;
龙爱民 ;
李涛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02) :9-12+25
[2]   珠江三角洲PD孔沉积物的碳氮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J].
高芳蕾 ;
杨小强 ;
董艺辛 ;
梁秋花 ;
周文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2) :33-39
[3]   大亚湾养殖海域营养盐的周年变化及其来源分析 [J].
何玉新 ;
黄小平 ;
黄良民 ;
许战州 ;
岳维忠 ;
张建林 .
海洋环境科学, 2005, (04) :20-23
[4]   内湾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初探 [J].
赵立波 ;
黄凌风 ;
潘科 ;
郭丰 ;
向平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S1) :153-158
[5]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J].
王友绍 ;
王肇鼎 ;
黄良民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5) :85-95
[6]   春季角毛藻对N/P值响应的FRD判别 [J].
韦桂峰 ;
王肇鼎 .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3) :33-35
[7]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J].
王朝晖 ;
齐雨藻 ;
李锦蓉 ;
徐宁 ;
陈菊芳 .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2) :25-28
[8]   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J].
彭云辉 ;
孙丽华 ;
陈浩如 ;
王肇鼎 .
海洋通报, 2002, (03) :44-49
[9]   珠江口近百年来富营养化加剧的沉积记录 [J].
贾国东 ;
彭平安 ;
傅家谟 .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158-165
[10]   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Ⅰ [J].
郑爱榕 ;
沈海维 ;
刘景欣 ;
李文权 ;
陈清花 .
海洋科学, 2001, (11)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