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中国第四纪的构造事件与应力场
被引:37
作者:

万天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来源:
关键词:
构造事件,应力场,构造-岩浆活动,构造地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在早、中更新世之间(0.73MaB.P.)我国存在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由此第四纪便分属两个构造期:喜马拉雅期(23.3—0.73MaB.P.)和新构造期(0.73Ma以来)。在这两个时期内,具有截然不同的构造应力场、不同的形成机制、不同的构造变形方式、方向、不同的扩张或缩短速度、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的火山喷发带,并且也造成完全不同的构造地貌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中始新世—早更新世构造事件与应力场
[J].
万天丰
;
曹瑞萍
.
现代地质,
1992, (03)
:275-285

万天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曹瑞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2]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6)
:636-647

许忠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汪素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黄雨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高阿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3]
中国东部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附视频
[J].
汪素云
;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1985, (01)
:17-32

汪素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许忠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4]
太行山东麓断裂带南段第四纪构造应力场的地貌表现
[J].
韩慕康
;
朱世龙
;
赵景珍
;
张香荣
.
地理学报,
1983, (04)
:348-357+452

韩慕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大学地理系,诃南省地震局,诃南省地震局

朱世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大学地理系,诃南省地震局,诃南省地震局

赵景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大学地理系,诃南省地震局,诃南省地震局

张香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大学地理系,诃南省地震局,诃南省地震局
[5]
中国北部和东北部构造地貌发育和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的关系
[J].
杨景春
.
地理学报,
1983, (03)
:218-228

杨景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
[6]
东南沿海水系及新构造应力场
[J].
艾南山
;
梁国昭
;
Scheidegger
;
A. E
.
地理学报,
1982, (02)
:111-122

艾南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Scheidegg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

A. 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
[7]
由震源机制解推断苏鲁皖豫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J].
United Group of Focal Mechanism
.
地震地质,
1981, (01)
:19-28

United Group of Focal Mechanism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六省(市)震源机制小组
[8]
东南沿海地区的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附视频
[J].
林纪曾
;
梁国昭
;
赵毅
;
谢明富
.
地震学报,
1980, (03)
:245-257

林纪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地震局

梁国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地震局

赵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地震局

谢明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地震局
[9]
京、津、唐、张地区地震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J].
许忠淮
;
刘玉芬
;
张郢珍
.
地震学报,
1979, (02)
:121-132

许忠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

鄢家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时振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汪素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环文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