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

被引:52
作者
郝蜀民
李良
尤欢增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沉积体系; 叠合气藏; 近源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下部由海向陆演化过程中由下向上形成了3套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潮坪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冲积平原-河流沉积体系,形成相带宽阔、横向分布稳定的陆源碎屑含煤层序,这些沉积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并且呈大面积同层位共生、或近距离叠置的产状,使得在盆地内部缺乏大规模运移通道的条件下天然气能够聚集成藏。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上石炭—下二叠统发育的多层叠合大型岩性圈闭构成气田的基本框架,在具有异常压力而又分布广泛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厚层泥质岩的封盖下,表现出近源箱形成藏特征,这是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上古生界的主要成藏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06 / 6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J].
郝蜀民 ;
惠宽洋 ;
李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62-768
[2]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划分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J].
孙冬胜 ;
金之钧 ;
吕修祥 ;
杨明慧 ;
周新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14-20+38
[3]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J].
李增学 ;
余继峰 ;
郭建斌 ;
韩美莲 .
沉积学报, 2003, (02) :288-296+306
[4]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含气系统特征 [J].
杨华 ;
张军 ;
王飞雁 ;
王怀厂 .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7-11+10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 [J].
赵林 ;
夏新宇 ;
戴金星 .
地质地球化学, 2000, (03) :48-53
[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规律 [J].
李良 ;
袁志祥 ;
惠宽洋 ;
刘树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68-271+282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 [J].
闵琪 ;
付金华 ;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姬红 ;
李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26-2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