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被引:19
作者
蒋有录
张一伟
冉隆辉
路中侃
机构
[1] 石油大学!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山东东营,四川石油管理局!四川成都,四川石油管理局!四川成都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成藏机理; 异常压力; 含气系统; 流体封存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混相涌流进入石炭系 ,油气在石炭系中向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运移聚集 ,形成大型古油气藏 ,后逐渐演化成古气藏。志留系封存箱内部的天然气可在有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喜山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天然气重新大规模运移聚集 ,形成充满度很高的残余气藏。石炭系储层气驱水实验表明 ,岩石渗透率与驱替后残余水饱和度呈负相关指数关系。在一般地层压力条件下 ,天然气很难通过岩层的细小孔隙运移并排替地层水富集 ,细小孔隙中的天然气是早期聚集其中的。水溶对流可能是石炭系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7 +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戴金星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2]  
中国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石炭系气田.[M].胡光灿;谢姚祥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天然气藏与油藏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的异同 [J].
蒋有录 ;
张一伟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1) :69-72
[4]   脉冲式混相涌流——天然气成藏的一种特殊运移方式 [J].
黄志龙 ;
柳广弟 ;
郝石生 .
天然气工业, 1998, (02) :17-19+2
[5]   川东石炭系气藏含气系统研究 [J].
刘树根 ;
徐国盛 ;
梁卫 ;
王允诚 ;
张高信 ;
龙成吉 ;
王泽远 .
石油学报, 1997, (03) :15-24
[6]   川东石炭系储层有机包裹体、储层沥青与烃类运聚关系 [J].
王一刚 ;
刘志坚 ;
文应初 .
沉积学报, 1996, (04) :78-84
[7]   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J].
李一平 .
天然气工业, 1996, (S1) :1-12+105
[8]   四川碳酸盐岩自生自储气藏类型及形成机制 [J].
孔金祥 ;
杨百全 .
石油学报, 1991, (02)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