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对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适应及其生态作用

被引:51
作者
杨洪晓
张金屯
吴波
王妍
李晓松
许彬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哈尔滨,,北京
关键词
沙地; 油蒿; 适应性; 生态作用; 群落演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1 [植物与非生物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我国温带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沙源丰富和大风频繁 ,这种特定条件进化出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植物———油蒿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油蒿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繁殖习性 ,能够很好地适应沙地环境 .油蒿群落不仅能够防风固沙 ,影响沙地生态系统的水分运移与分配 ,还能促进土壤的发育 .因此 ,油蒿在适应沙地生境的同时对沙地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 .油蒿群落对沙地生境的不断改造 ,推动了植物群落的演替 ,最终使流动沙丘转变为丰茂的植被 .
引用
收藏
页码:684 / 6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J].
杨洪晓 ;
卢琦 ;
吴波 ;
罗天祥 ;
杨恒华 .
林业科学, 2004, (05) :45-49
[2]   西藏日喀则流沙固定的几个问题 [J].
刘志民 ;
高红瑛 ;
蒋德明 .
中国沙漠, 2003, (06) :62-66
[3]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97种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英文) [J].
牛书丽 ;
蒋高明 ;
高雷明 ;
李永庚 ;
刘美珍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3) :318-324
[4]   黑沙蒿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群落地理分布规律相关性研究 [J].
王立群 ;
陈世璜 ;
郝利忠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4) :95-98
[5]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人工植被区生境与植被变化研究 [J].
于云江 ;
林庆功 ;
石庆辉 ;
刘家琼 .
生态学报, 2002, (03) :433-439
[6]   毛乌素沙地沙丘土壤含水量特点——兼论老固定沙地上油蒿衰退原因 [J].
郭柯 ;
董学军 ;
刘志茂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3) :275-279
[7]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循环演替 [J].
郭柯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2) :243-247
[8]   油蒿与中国和以色列沙漠中的两种蒿属植物种子萌发策略的比较(英文) [J].
黄振英 ;
Yitzchak GUTTERMAN .
植物学报, 2000, (01) :71-80
[9]   一种在野外自然光照条件下快速测定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新方法 [J].
蒋高明 ;
何维明 .
植物学通报, 1999, (06) :712-718
[10]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化感作用研究 [J].
马茂华 ;
于凤兰 ;
孔令韶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