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被引:208
作者
胡望水
吕炳全
张文军
毛治国
冷军
官大勇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荆州
[5] 上海
[6] 湖北荆州
[7] 湖北潜江
关键词
生长构造演化; 盆地动力学; 裂陷作用; 伸展型坳陷作用; 反转型差异坳陷作用;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10个阶段:缓慢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减速裂陷和慢速坳陷—慢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加速坳陷—减速裂陷和减速坳陷—裂陷、坳陷终止和缓慢反转—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坳陷—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坳陷—反转停止和坳陷终止。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形成了“下断中坳上隆顶平”的盆地结构。“中坳”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54%来源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伸展坳陷;“上隆”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31%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受压坳陷。构造作用的转换起因于东部区域应力场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3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抚顺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 [J].
吴冲龙 ;
汪新庆 ;
刘刚 ;
李绍虎 ;
毛小平 ;
李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477-485
[2]   上第三系是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J].
龚再升 ;
王国纯 ;
贺清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3) :2-13
[3]   论正反转构造的分类 [J].
胡望水 ;
刘学锋 ;
吕新华 ;
卢玉刚 ;
卫拥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1) :5-8+84
[4]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正反转构造特征及演化机制 [J].
王莉 ;
杜旭东 ;
陆克政 ;
漆家福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6) :24-28
[5]   松辽盆地南部正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 [J].
刘宝柱 ;
姜呈馥 ;
杨亚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8, (02) :13-15+55
[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煤盆地的构造反转 [J].
王桂梁 ;
邵震杰 ;
彭向峰 ;
李海玉 ;
荆惠林 .
煤炭学报, 1997, (06) :3-7
[7]   松辽盆地北部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J].
胡望水 .
天然气工业, 1996, (05) :20-24+106-107
[8]   裂谷盆地的理论模拟──以松辽盆地为例 [J].
刘翠荣,陈发景 .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03) :274-282
[9]   松辽裂陷盆地伸展构造演化与油气 [J].
胡望水 ;
王家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3) :30-33+98-99
[10]   松辽盆地伸展和反转构造样式 [J].
张功成 ;
朱德丰 ;
周章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2) :16-2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