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程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83
|作者:
李雨凌
[1
,2
]
马雯秋
[1
,2
,3
]
姜广辉
[1
,2
]
李广泳
[4
]
周丁扬
[1
,2
]
机构:
[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3]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
[4]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耕地撂荒;
空间格局;
影响机制;
中介效应模型;
粮食主产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5 ;
0903 ;
1203 ;
摘要:
耕地撂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在识别撂荒地分布的基础上,测度了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并建立耕地撂荒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耕地撂荒对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规模为405.53万hm~2,撂荒率约为5.85%;空间上撂荒地规模分布呈"T"字形空间格局,黑龙江东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为撂荒地主要集聚区。(2)耕地撂荒对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017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1339.15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2265.6万t,损失比例达4.6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粮食产出损失量和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3)粮食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投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系数分别为-0.194、-0.025和0.006。(4)应遵从城乡融合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要素投入与政策扶植,构建粮食生产—耕地休耕空间转换弹性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1439 / 1454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