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我国能源金属矿产的主要类型及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30
作者:
王登红
[1
]
刘丽君
[1
,2
]
刘新星
[2
]
赵芝
[1
]
何晗晗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能源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类型;
锂;
核聚变原料;
找矿方向;
进展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 [燃料矿床];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费不但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初步将能源金属分为5类:除了铀钍等直接提供能源支撑的金属之外,还包括铷等间接或者通过化学反应等方式产生能源的金属,锆铪等在能源领域不可缺少的辅助金属,用于制造各种电池的储藏能源的金属,以及稀土等可以显著节约能源的金属。我国拥有比较丰富的锂、稀土等能源金属矿产,近年来又在四川甲基卡等地取得了锂辉石找矿的重大突破,但总体利用水平还不高,研发基础比较薄弱,高纯金属的生产水平比较落后。因此,加强能源金属的研究,通过寻找高品质的锂矿资源,开发低成本、高质量、无污染金属锂生产技术,引领其他能源金属的地质找矿、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已是当务之急。我国能源金属的成矿条件较好,通过总结成矿规律,根据成矿系列理论综合评价、综合找矿与综合利用,尤其是对老矿区开展重新评价和深部找矿,可以摸清资源家底并通过试点示范来带动能源金属的找矿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