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大陆碰撞带的深部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48
作者
胥颐
刘福田
刘建华
陈辉
孙若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地震成像; 西部造山带; 青藏高原; 岩石层; 大陆碰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以中国大陆西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为基础 ,通过分析大陆块体内部岩石层和软流层的深部形态 ,提出西部造山带与相邻块体之间几种可能的碰撞类型 :天山与塔里木之间存在地块的嵌入拼合、俯冲、岩石层拆离下沉以及层间插入等多种构造样式 ;青藏高原与北部地质单元之间存在十分清晰的深部边界 ,反映出上地幔物质向北扩展的痕迹 ;推测青藏高原的岩石层在向北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塔里木刚性块体的阻滞发生弯曲甚至折断 ,但是祁连山以北较浅的软流层相当于一个开放边界 ,使高原的上地幔物质得以进一步向北迁移 .大陆碰撞不仅造成中国西部造山带岩石层结构的变动 ,而且导致软流层中一部分熔融的岩浆体沿着碰撞边界上涌到岩石层底部 ,它们对青藏高原以及西部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145 +1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的地震层析成像 [J].
胥颐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何建坤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13-122+225
[2]   天山上地幔结构及其对壳内构造运动的作用 [J].
胥颐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地震地质, 1998, (04) :118-125
[3]   青藏高原—天山地区岩石层构造运动的地幔动力学机制 [J].
傅容珊 ;
黄建华 ;
徐耀民 ;
常筱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5) :658-668
[4]   喜马拉雅─祁连山地壳构造与大陆─大陆碰撞过程 [J].
曾融生 ;
丁志峰 ;
吴庆举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1) :49-60
[5]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