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含铀砂岩岩石学及成岩作用

被引:16
作者
罗静兰
刘小洪
张复新
贾恒
李博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所
[3] 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
[4] 陕西咸阳
关键词
含铀矿砂岩; 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 介质条件; 铀矿成因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野外地质调研、岩心观察描述及镜下薄片、光片鉴定与定量统计结果,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含铀砂岩划分为氧化带黄褐色—紫红色砂岩、灰绿色蚀变砂岩、原生含矿带灰色砂岩及浅灰色—灰白色“漂白”砂岩4种类型。砂岩中的火成岩和泥岩岩屑可能是铀的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铀的形成主要与天然气的运移和逸散有关,也可能与后生阶段的热液活动有关。砂岩中次生锆石与粒间绿泥石、蒙脱石胶结物和黄铁矿的密切伴生及其吸附铀的α径迹等特征表明,其形成与铀的富集存在成因上的联系。部分长石碎屑被高岭石替代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使一部分锶流失,这是造成“漂白”砂岩中低锶含量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49 +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张福礼等著, 1994
[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规律 [J].
李良 ;
袁志祥 ;
惠宽洋 ;
刘树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68-271+282
[13]   铀—油相伴性探讨 [J].
李怀渊 ;
张守鹏 ;
李海明 .
地质论评, 2000, (04) :355-361
[14]   鄂尔多斯盆地煤成气与油型气成因类型鉴别模式研究 [J].
惠宽洋 .
矿物岩石, 2000, (02) :43-48
[15]   铀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J].
刘埃平 ;
钟子川 .
石油学报, 1999, (06) :32-37+106
[16]   努和廷式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水与铀成矿作用探讨 [J].
张如良,丁万烈 .
铀矿地质, 1994, (05) :257-26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