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

被引:72
作者
周立宏
李三忠
刘建忠
高振平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大港,青岛,大港,北京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中生代; 燕山期; 逆冲构造; 构造变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结合近几年来渤海湾盆地区深层地震勘探与解释的成果,重点论述了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燕山期构造变形样式总体在纵向上可分为三个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横向上总体可分为三个构造带,西部为向西逆冲的薄皮逆冲带,中部为冲断-走滑带,东部为厚皮褶皱-冲断带,主体由两期挤压方向皆为NW-SE向的褶皱-逆冲变形形成;并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但是,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其空间上的差异是基底构造格局及其空间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其它研究结果还表明,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92 / 6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渤海—鲁西地区白垩-早第三纪裂谷活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地质科学, 2003, (01) :13-21
[2]   黄骅盆地南部前第三系基底中的逆冲构造 [J].
漆家福 ;
杨池银 .
地球科学, 2003, (01) :54-60
[3]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学报, 2002, (03) :325-334
[4]   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研究 [J].
于福生 ;
漆家福 ;
王春英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4) :75-79
[5]   黄骅盆地孔西构造带的构造几何学特征 [J].
张俊 ;
潘懋 ;
漆家福 ;
杨攀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524-530
[6]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演化对潜山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吴永平 ;
付立新 ;
杨池银 ;
靳久强 .
石油学报, 2002, (02) :16-21+6
[7]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J].
张旗 ;
钱青 ;
王二七 ;
王焰 ;
赵太平 ;
郝杰 ;
郭光军 .
地质科学, 2001, (02) :248-255
[8]   黄骅盆地孔西潜山前第三系基底内幕构造解释 [J].
漆家福 ;
杨池银 ;
张俊 ;
王子煜 ;
李建英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1) :30-32+37
[9]   论燕山运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本质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张广良 ;
任向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3) :379-388
[10]   华北地台东部及邻区中生代(J—K)原型盆地分布及成盆模式探讨 [J].
杜旭东 ;
李洪革 ;
陆克政 ;
张一伟 ;
漆家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4) :5-9+41